2009-07-06

影評:The International(黑金殺機).財大氣粗

點解Clive Owen咁鍾意做諜報員?Daniel Craig已經是新占士邦,看情況是短期內不會辭工,Clive Owen應不要再打這份「苦差」的主意了。

但話說回頭,如果觀眾需要一個傳統一些的占士邦,Clive Owen確是不二之選。Daniel Craig如何努力仍然沒有紳士優雅的風度;Clive Owen確是有勇有謀,做到野,媾死女,講完。

不相信的話請看「最佳情.敵」與「黑金殺機」,加起來便是完美的占士邦。

「黑金殺機」推出時間簡直一絕,在美國剛剛遇著金融海嘨的非常時期上畫。電影嘗試把金融機構「抺黑」為摧毀世界和平的幕後黑手,「銀行」背後操控者的神通廣大和心狠手辣看來難以置信,卻剛好與現實世界銀行機構被描寫成的形象不謀而合,我大概相信電影拍攝時金融機構的形象仍未跌至谷底,我亦相信電影公司對此巧合亦大感意外。

可惜是電影捉到鹿不懂脫角,劇本佔最大問題。開始時仍煞有介事,有點希治閣式懸疑性。電影到中段已經是一盤散沙,只有中間一場紐約Guggenheim Museum的大型血腥槍戰較為有看頭,也不要計較這場槍戰破壞不破壞電影前段的懸疑性了。結尾是完完全全的落雨收柴,我最驚訝是導演Tom Tykwer夠膽如此收結,真的不怕輸了「疾走羅拉」帶來的名氣嗎?還是他同樣是電影公司採取干預政策下的大輸家?

Naomi Watts是不合理地無戲可演,更枉論與男主角擦不擦出火花了。電影全靠一個看似十日無瞓覺的Clive Owen觸力支撐,不過看的與演的也吃力:電影漏洞太多又只有一人孭飛,唔累就假。

評分:**(out of 4)

2009-06-22

影評: Last Chance Harvey(愛.不太遲)。飛越黃昏

「Last Chance Harvey」是完完全全的殺我一個措手不及。一套由Dustin Hoffman與Emma Thompson兩個有相當人生閱歷演員主演的文藝電影,竟然是我近年來覺得最有浪漫情懷的電影。

浪漫程度,是「Before Sunrise」那種級數。


我們已經太習慣荷里活公式愛情電影,都是那種遙不可及的橋段。這個地球上有幾多個Drew Barrymore 般的可人兒?「Music and Lyrics」雖然好看,也只能當成一套喜劇去欣賞。

「Last Chance Harvey」是活生生的黃昏殘酷物語。年過70的德斯汀荷夫曼已好久沒有遇上一個有發揮的角色,Harvey一角簡直是度身訂造。飛到倫敦看女兒的後父嫁女,與前妻和女兒的靦腆和客套實在看得心酸,Harvey自我價值已低無再低,更因為誤時回國連工作也保不住,在機場酒吧買醉時遇上小休的機場統計員愛瑪湯遜,原本只是無聊鬥咀數句,變成「情約半生」式的相逢恨晚的愛情,是有點始料不及,黃昏戀的附加特色卻令故事本身更有重量,當然兩位殿堂級演員的演譯更令可能較平淡的電影生色不少。

近年對很多神級演技派的表現均非常失望,如Robert DeNiro 和 Al Pacino 合作的「Righteous Kill」,電影之爛簡直要兩大皇牌從神枱上摔下來。德斯汀荷夫曼的「玩具掌門人」差點便修同樣效果,可喜是「愛.不太遲」發揮了德翁享負盛名的「自嘲式」演技,Harvey的迷惘、失意、在最不該的場合說不該說的話,可憐、可悲又可笑。Harvey遇上Kate的如沐春風,黃昏戀也是人生最後一次的機會,「Before Sunrise」還可以有十年後的「Before Sunset」,「Last Chance Harvey」卻不可能有續集再續前緣:得定唔得,我都為Harvey捏一把汗。


都是萍水相逢的愛情線,我甚至覺得「Last Chance Harvey」比「Before Sunrise」描寫得更複雜,Harvey與Kate不是一見鍾情的,也不是志趣相投的,但是通過半天的交談,知性的討論,逐層逐層面具撕開,大家都了解對方就是唯一可付託的人。德斯汀荷夫曼與愛瑪湯遜演出流暢自然,恰到好處。而我,在最沒有期望看到的情況下,看了一套甜蜜滿瀉的浪漫電影,意外收穫永遠比預計之內更有火花。

評分:***1/2(out of 4)

2009-06-15

影評:Push(移動城市).香港竟然冇帆船

對我來說,「Push」令我最驚奇地方是,作為一套西片,導演Paul McGuigan尚算拍得我們的香港頭頭是道。作為香港觀眾,要誅多挑剔香港取景部份的detail位不能說不正常,實情是,電影比估計中控制得有板有眼,至少沒有在外語片中常常出現的奇怪中文字體,沒有把香港弄成跟唐人街一樣。公寓廠景弄得大紅大紫大概少不免,實地拍攝的外景至少沒有被外國人「粉飾」得慘不忍睹,最差情況也不過像徐克在「順流逆流」中用鏡頭為外國人看香港一樣;可能這個不是我們「認同」的香港,至少退一步,我覺得這個香港尚算拍的吸引。

「香港」沒有被拍成不倫不類,劇本卻是真正的不倫不類。故事像「變種特攻」,「保衛奇俠」,「Heroes」等異能平民超級英雄電影之變奏版,卻未能集其大成,太多支節太多故事要說,電影不能活潑豐富起來,只見導演要把所有有趣東西塞進110分鐘內實在令觀眾有些消化不良,每個英雄的印象超模糊,我想如果同樣的故事改編為電視劇,有耐性地鋪排每個人物每條支線浮現出來會較好。現在是高不成、低不就,走馬看花的,更別說可以令觀眾有「到喉唔到肺」感覺了。

還有的是電影為什麼取景在香港亦蠻奇怪。被追捕的「pusher」為啥一定要老遠從美國潛逃來香港亦沒有加以說明,唯一解釋是Paul McGuigan很欣賞王家衛,對香港這個城市趨之若騖。電影出來的效果是有點向香港電影(特別是王家衛電影)致敬的況味,Paul McGuigan鏡頭下的卻未能完全發揮這個城市的特質:霓虹色彩有夠刺眼,隱藏於窮街陋巷的異地孤寂卻揮發不出,畢竟想東施效顰「墮落天使」亦未竟全功。

評分:**(out of 4)

2009-06-05

影評:Gran Torino(驅.逐).求仁得仁

我在六月四日晚看「驅.逐」,當天得到三個消息:

(1)「草蜢仔」David Carradine在泰國當地拍攝電影時逝世,享年72歲。
(2)「奸人堅」石堅叔逝世,享年96歲。
(3)「Dirty Harry」奇連伊士活,在5月31日已達79歲高齡。

傳奇的銀幕鐵漢,每一天都買少見少。所以,更加顯得「驅.逐」的彌足珍貴。

據說這是奇連伊士活最後一套演出的作品,假設是事實,這個一代獨行俠果真是「Go Out with a BANG」,無悔矣。

「驅.逐」好看,但特別嗎?又不盡然。Walt Kowalski就是活脫脫的現代Dirty Harry,如西部年代的Man of No Name一樣,也是如出一徹。從電影第一分鐘開始觀眾便知道,奇連伊士活仍是那個雙眼冒煙,理直氣壯,不用施捨不用同情,“Always stand up tall”的奇連伊士活。這樣一個政治不正確的麻煩亞伯,到遇上危難和困局時,當然義不容辭。一直陪伴成長的觀眾,當然沒有一刻會覺得呢位亞伯會有問題「搞唔掂」。電影拍攝時有傳「驅.逐」其實是「Dirty Harry」的第六集,就算官方最後證實不是都冇用,我已經當係。

「驅.逐」不是沒有缺點,劇本把社區的苗族人未免描寫得太broad了,少數族裔黑幫也是一面倒的stereotype,我不是說主角滿咀種族歧視,不合時宜的髒話太髒,相反此安排更加突出了主角矛盾的觀點和心理變化。可能那班古惑仔不是由此至終的「衰」下去,不夠突出尾段主角壯烈犧牲的震撼性吧。

不要怪我穿穚,未看也應該知道奇連伊士活不可能如昨日般遇神殺神遇佛殺佛,再者,「壯烈犧牲」是最貼題不過的交代:一為自己贖罪,二為鄰居男孩置身事外,三為此懲罸方法其實比一槍轟頭更奏效,四為「處男」神父的一片苦心不能辜負,老伯不再如以往自我中心,為己也為人。老實說,如此一班嘍囉,邊係老伯手腳?

Walt Kowalski最後的單刀赴會竟與近日吾爾開希的澳門闖關事件:大家都希望求仁得仁,一個如願以償,一個徒勞無功。為什麼?當然是對手容易上當與否的問題。

奇連伊士活演技從來不是頂尖,但就是耐看,五十年來做同一個角色仍然不乏新鮮感。這是明星魅力,「驅.逐」不賣導技,不賣演技,賣緣:五十年的觀眾緣。

評分:***1/2(out of 4)

2009-04-06

影評:新宿事件(Shinjuku Incident).利慾薰心

我很欣賞「新宿事件」的不妥協。手上已拿著徐靜蕾,范冰冰的籌碼,老實說,以導演功力,我不認為爾冬陞不能將就一下把劇本弄得滑頭一點以通過大陸審批。不願意妥協是因為要對自己筆下角色的尊重。「鐵頭」不可以是另一個換湯不換藥的成龍角色,「鐵頭」要有血有肉,要對得住的,是爾冬陞的觀眾。我們相信的是爾冬陞,不是成龍。

正確點說,爾冬陞是從過去成龍角色中發掘了比較少留意的某一面,在「新宿事件」中無限放大。於是我們首次在銀幕上看到成龍行私刑,嫖妓,挨打而不懂還手,甚至死亡,但是鐵頭仍然是個英雄角色,為兄弟討公道在所不息,勸兄弟回頭是岸語重心長。只是以往的成龍的說教所有人莫敢不從,現在是講一句駁一句。「阻住地球轉」是「鐵頭」被兄弟群起攻之的罪名,「香港仔」的「回禮」更加是不少對「成蟲」反感的觀眾暗暗叫好的矛盾反應,成龍一秒的錯愕表情卻有置殊死地而後生的作用,受了這一刀,我頓覺成龍的演藝生命延長了十年。

「新宿事件」不是爾冬陞最好的作品,「旺角黑夜」仍然是把都市描寫成眾生相的照妖鏡的代表作,大量資料搜集,充滿真實觸覺的特色在「新宿事件」中當然沒有欺場。我最喜歡的是幾場群戲,竹中直人、錢嘉樂、林雪、盧惠光、連晉、秦沛,差不多每個演員在爾冬陞的世界中都沒有白費。最突出的一定是吳彥祖,不為他的倒霉一生,因為我略嫌巧合得太過火。為的是比我理想中更收儉的演譯,不是吳彥祖的脫胎換骨,揣摩得宜,「亞傑」其實是一個卡通角色。吳彥祖的創造性再一次令我嘖嘖稱奇。

爾冬陞和成龍其實都是「硬」說教的高手,可是一向教義不同,一個主張「人之初性本善」的英雄人物走入一個「人之初性本惡」的悲劇世界中,就擦出了真正的火花。成龍一直在找一個可以駕馭他的導演,原來近在眼前,那就是一個世界觀完全極端的人。教仔再幫佢教老竇,陳姓一家要多謝爾冬陞。

評分:***1/2(out of 4)

2009-04-02

影評:游龍戲鳳(Look for a Star).愛舒如夢


「游龍戲鳳」很懷舊。懷的是7年前的舊。是愛情小品盛放之年,鄭秀文當道之年。鄭秀文選擇拍「大搜查之女」,計錯數,不是省招牌之作。舒淇也是小休復出,也是明顯的歲月催人。試想想十年前的舒淇也襯不上劉華,如今是差少少已嫌年紀不夠適合這角色:「非誠勿擾」配葛優才算度身訂造。華人女演員的悲哀,不是一時三刻能說清。

「游龍戲鳳」很不踏實,雖然是談身份懸殊的愛情童話(還不止一對,是兩對),應該要調整心態才看待,但始終不能投入。最大問題可能是劉偉強的手法實在太平淡,不止沒有風格可言,甚至很老土造作,劉德華向舒淇求婚那一場,全部演員一起出席兼大玩接龍的舉動更令人毛管直豎,刻意要林子祥與肥媽合唱一曲最為突兀。

三對主角各有長短,最有新鮮感的是張涵予與何韻詩的一對,純真而不矯揉,男的愛得大膽,女的憂慮疑惑,兩位都演得生動活潑,沒有浪費阮世生和鄧潔明的劇本。林嘉華與張欽藝可幸也有發揮之處,相對之下,主菜劉德華與舒淇略嫌乾淨大路,艷舞女郎不香艷,城中富豪又正派又一往情深,不錯是合乎一家大小的口味,我略嫌太像迪士尼合家歡電影。

電影後段有明顯迎合大中華觀眾口味的方向,亞洲地區是否真的有一個如此受歡迎的求愛節目我不清楚,但認為在大氣電波中求愛作為高潮位應該以達到攪笑效果為依歸。老實說,以毫無靈活性的錄影棚處境作結實在難拍得好,越是煞有介事的認真越吃力不討好,如果劇本是依足小說原著,可能舞台劇改篇會較為適合。

評分:**(out of 4)

2009-04-01

影評:証人(The Beast Stalker).沒有「証人」,只有「証物」


我嘗試解讀電影公司把片名改為「証人」是有原因的。

「証人」或者是指上天。「天有眼」,「人在做,天在看」...只是未免太空泛,否則「家有囍事」也可以叫「証人」。

「証人」或者是指謝霆鋒飾演的唐飛。親眼看著自己的佩槍殺死了六歲小女孩,親証自己命運逆轉:痛苦回憶難以洗擦,趾高氣揚變成過期油條,心中依然有火是因為要贖罪,不變的當然還有是永遠的over-acting。

暫不轉牛角尖,「証人」絕對是2008年少之又少有的本土佳作,林超賢這次是落足心機,銳意鑄造一個「算是」合情合理又豐富的劇本之外,又不會忽略固有的實感風格。雖然是合拍片,不過本土氣息實在很濃厚,特別是北角兵賊追逐一場,緊張程度堪稱經典,看過後我不會再記得任何「保持通話」動作場面。

儘管如何揶揄謝霆鋒,不能否認是他的確投放了很多時間心力去演好這個角色,只是能放不能收,「自覺」仍然是他作為演員的障礙物。

風頭躉當然是張家輝。肉麻也要說,不是英皇,我懷疑還有沒有其他公司把這樣一個經典的角色交到他手上。張家輝不止沒有令人失望,他創造,他收放自如,看到的是張家輝,消失在我們眼前的又是張家輝。我希望我沒有偏心,但實在找不到任何理由最佳男主角不是他。

或者片名的「証人」是指觀眾們,不到結尾,我們都不知道我們才是最全面的目擊證人。或者有人說電影抄「撞車」,「狗男女的愛」,我的意見是,抄得高章,也不容易。

**註:張家輝和林超賢之前曾合作「走投有路」,史上最佳之古惑仔著草渡假電影。我怎能不對「証人」投注百份百信心??


評分:****(out of 4)

2009-03-19

影評:Watchmen(保衛奇俠).比生命更大


「保衛奇俠」的包羅萬有是不容置疑的。它比The Dark Knight更加不似類型片,野心比奧斯卡入圍電影更大。原著是廿世紀百大書籍之一,是漫畫界的聖經。我沒有看過,也略知電影版很貼近原著,雖然原作者仍然對改編效果不滿意。

電影時空橫跨差不多50年,涉獵題材甚廣,人物關係複雜,導演Zack Snyder能夠有條不紊地把所有東西塞進160分鐘實在難得。把「戰狼300」的拍攝技術融合在好劇本上,滿足到觀能刺激又避免喧賓奪主也是一項成就,那份熱誠一定看得出。

最喜歡的是那個另類時空,尼克遜是五度當選;「保衛奇俠」是平凡人時候的Fashion Sense ;看得出的八十年代,又不是記憶中的八十年代。喜歡的還有墨譜的一份堅持,他是眾多人物中最「超級英雄」的,Jackie Earle Haley每次出場也是全片最有生氣的部份,那管他露面不露面。只是「正常」的超級英雄在「保衛奇俠」中絕不入流,電影要說的課題比傳統的正邪難辨要「高」更多。

結尾的火星靜思之旅是超出最廣闊的想像空間,很少電影拍出「神」的感受:「神」愛世人,世人微細如螻蟻,如此微小,可以有多愛?「神」也要作出取捨,可以的話,它會犠牲重要的,還是不重要的?

我怕看到電影是高層次,低娛樂性,「保衛奇俠」算是有湯有飯有甜品,逃過一劫。

評分:****(out of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