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1-20
讓子彈飛 (Let the Bullets Fly) - 導演: 姜文
初初期待進戲院看「讓子彈飛」純粹是希望看三大影帝高手過招, 就像等待Robert DeNiro / Al Pacino在咖啡店相遇(「盜火線」最經典一幕), 到內地已上映3星期並大收旺場已隱約知道戲中有大量政治隱喻, 觀眾如何深層解碼, 對號入座, 可恨的是香港地區未能同步上映, 否則觀影驚喜應該更大, 得著更多。現在是打了底, 閱讀了各方解說後進場, 看戲是第一次但已經像看第2次, 再去引證第一次忽略的小節一樣, 多少有點掃興。
就從表面來評論, 「讓子彈飛」節奏緊湊, 你虞我詐, 鬥智鬥力橋段真是子彈橫飛, 我最喜歡是三雄首次相見那場戲, 三個真面孔均至少掛著兩個面具, 說一句話要帶至少兩個意義才可滿足兩個對手, 還要是十多分鐘的傾傾傾, 用幾何算式計計就知那段對白大概有多複雜, 難得精句甚多,
字字珠璣, 鏡頭調度, 氣圍節奏, 姜文處理得不慍不火, 這是作為導演超有自信的表現。 以上那場戲只是較有代表性, 基本上全片也是如此: 節奏差一點便太急促, 演出差一點便太外露, 劇情差一點便太瘋狂(不管那"深層意義"存在不存在)。 姜文是走鋼索走了120分鐘, 構思大膽但做到雅俗共賞, 這就是功力。
從"深層意義"來說, 「讓子彈飛」在國內已經是一種文化現象, 我相信有很多人會繼續為電影每一句對白加註腳, 每一個動作, 場面和橋段標籤更多符號, 這方面自己絕對不是專家, 亦不用再重複其他高人的解讀。或者馬拉烈車代表"馬烈主義"不是一時間想像到的隱喻, 但結尾當張麻子回鵝城推翻黃四郎的過程, 其實已將近是畫公仔畫出腸。最顯淺的意義是, 在極權專政之下, 人民沒有十足把握是不敢隨意推翻的, 反對的那邊還是要耍耍把戲, 做出勝算在握的假象, 才會騙到人民的跟隨, 所謂必勝的局面其實已是一種利益交換, 被逼迫的順民一下子變成強搶暴民, 無論怎樣改革, 成功與否, 幾千年來我們也是沒有進步過, 這不指是中國人的醜陋, 其實放誅世界都是一樣, 只不過是人性。
評分: ***1/2 (out of ****)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