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7-21

影評:The Dark Knight(蝙蝠俠 - 黑夜之神)。性本善/性本惡

還可以怎樣說「蝙蝠俠 - 黑夜之神」呢?只是短短公映了四天,網上影評已像雨後春筍,「The Dark Knight」已經超出一般的賣座電影,它是一個event;是超級英雄迷固然一早排隊,不看漫畫英雄片的亦知道「The Dark Knight」不可以當成一般性漫畫英雄片看待;甚麼叫一網打盡?連只看藝術片的,不看電影的,都對其引頸以待,才是真正的橫掃。

不如先說缺點吧?我嫌電影沒有太多喘息空間,剪接上略嫌太急促:看看Edison的十秒演出還有數句對白可講便知節奏有多明快。後果是Christopher Nolan這次遺失了多少個人風格:「Batman Begins」中Bruce Wayne上山學武一段的荒漠蒼涼還有點「白夜追兇」的味道,來到「The Dark Knight」心機精神都放到人物角色上去。

數缺點的潛台詞是:我在埋怨甚麼?「The Dark Knight」故事根本就是豐富得容不下任何無關痛癢的元素,「The Dark Knight」根本已脫離一貫漫畫英雄片的範疇,它是crime genre的instant classic。如果「無間道風雲」可以拿最佳電影,「The Dark Knight」對此榮耀更加當之無愧。

The Joker的口頭禪是”Why So Serious?”「The Dark Knight」探討的卻是一個非常認真的課題。蝙蝠俠與小丑是正邪不兩立,游離票卻最難捉摸。人性難測,隨時由公變字。Harvey Dent才是電影的主線,他是正邪相爭的犧牲品,是白老鼠。小丑要折磨至Harvey Dent成為雙面人,引證「人之初,性本惡」的道理,可笑的是蝙蝠俠亦責無旁貸:Bruce Wayne急於找「正義使者」的接班人,何嘗不是自私地為了盡早脫離背負「蝙蝠俠」大名的壓力?渡輪上一幕見證人類危難中良心未泯,英雄人物卻依然背負百詞莫辯的罪名。「The Dark Knight」就是充滿著無盡的反思符號,觀眾從此不再把漫畫英雄片看成單純的娛樂節目。

我欣賞香港部份維港景色的賞心悅目,荷里活眼中的香港終於沒有帆船(但仍然有雀籠);我欣賞Two-Face的特技化粧,讓我明白我仍然對「魔盜王」不為所動並非罪過;我欣賞小丑的身體語言,欣賞小丑沒有(真實的)過去,只有擊敗Batman的目標,最愛Heath Ledger把小丑演得像狗一樣,不錯,是狗,特別是他伸脷舔唇時候,甚至有點可愛;我欣賞的,更加是Christopher Nolan成功地把一個genre提升至另一個層次,單純地因為這個原因,一個「最佳電影」提名實不為過。


評分:****(out of 4)

2008-07-13

影評:三國之見龍卸甲(Three Kingdoms: Resurrection of the Dragon)。拖字訣

是看完「赤壁」才有興趣找「見龍卸甲」來看的。一早有心理準備只是看李仁港把三國故事推倒重構的心願達成,一早提醒自己不要把「見龍卸甲」跟「赤壁」相比。不過結果仍然叫人失望。

是「猛龍」的後遺症吧,李仁港處理動作場面的手法已接近瘋癲邊緣,鏡頭硬要MV式的左搖右擺,剪接硬要亳不留手地剪得支零破碎,正正是現今華語片的大忌。如果說那是導演本身的風格,恕我不能忍受,乜仲興跳接的嗎?

電影尊注只講蜀國與趙雲一生沒有所謂,甚至虛構羅平安的一角個人覺得是整套電影最精彩的一環,這也是洪金寶近年最用心演的角色。可惜導演太刻意搞出悲情氣氛,只強調將士誓要戰死沙場的無奈,一夫當關的悲涼,卻沒法表達趙雲終身為國家而戰的瀟洒,觀眾只可與主角共苦,不可同甘,難怪不能看得暢快。

劉德華這次是有點交行貨,Maggie Q更加是完全不能駕馭如此攻於心計的角色。找來一眾邵氏老將與實力派參與演出原本蠻有噱頭,不過相比「赤壁」一班演繹同樣角色的演員又立即被比下去,算是非戰之罪吧。

最後一場迫上鳳鳴山的大戰,蜀軍是要採取拖字訣等待營救,戲中要等上三個時辰,真實時間大概三十分鐘,我卻像等了三天,只想電影快些收工。

評分:*1/2(out of 4)

2008-07-12

影評:赤壁(Red Cliff)。戰意高昂


是很直接簡單的興奮,看吳宇森的「赤壁」就是見證大師歸位。因為「Paycheck」,「烈血追風」,甚至是無厘頭監製的「忍者龜」,已養成對吳宇森不抱任何期望,心想一個荷里活威力為何那麼大,把大師搞成這個樣子。「赤壁」看似是孤注一擲,原來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原來不是吳宇森需要「赤壁」,是「赤壁」需要吳宇森。

入場前還猶豫古裝戰爭片還可以搞出什麼花臣?這幾年來觀眾還有什麼沒看過?實情就是「赤壁」什麼花樣也沒有搞,它只是實實在在地把三國典故拍出來。「投名狀」實寫兄弟恩仇,「英雄」是羅生門,「黃金甲」是莎士比亞,其他的「餘黨」畢竟較少規模。只有「赤壁」把焦點放會戰爭身上,沒有政治暗示,沒有借古諷今,只有謀略與戰術,清清楚楚,氣勢磅礡的拍出來。我覺得甚至可媲美「魔戒」。不要說野心欠奉,越簡單的菜越難煮得好味,衰D講,好彩吳宇森有自知之明,無創新求變的意圖,我反而欣賞他的吃老本。

吳宇森成名又不是靠拍古裝戰爭片,如何吃老本?其實「赤壁」處處滲出吳宇森英雄片的男性情誼,只是雙槍變了刀槍,爵士樂變了古箏,規模大了,本質不變,把自己拿手好戲的浪漫時代感套用於三國故事,非常適合。

兩場大型動作戲實戰感非常強,元奎的威也用得點到即止,沒有角色可以飛簷走壁。情節交待清楚又沒有說白,周瑜與諸葛亮往往都是心領神會,他們惺惺相惜的關係,甚至加一點點的幽默感,都令我想起「辣手神探」。演員中我最欣賞胡軍和張震。前者演趙子龍,勇猛得來重情重義,就算是大配角亦相信比劉德華好。後者演優柔寡斷的孫權,張震把聯盟與否的猶豫不決的心態演得很好。

要彈的當然有:中村獅童整套片也是一個便秘表情;劉備/孫權一方的猛將畢竟描寫得太神勇,相比之下看不到曹操一方咄咄逼人的威脅性;趙薇搶戲但戲份太少;床戲實在沒必要;還有是那隻CGI白鴿,吳宇森的確貫徹始終得有點搞笑。

只是這些瑕疵都無損「赤壁」的整體成績。經歷了十年的無用武之地,「赤壁」沒有比此時此刻出現更加反高潮。期待下集「赤壁之戰」,就算吳宇森此後再沒有佳作,亦算功德圓滿。

評分:****(out of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