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3-31

影評:The Mist(霧地異煞).「迷」:超市版

荷里活的驚慄片現在好像分了兩大陣營:一是追求觀能刺激,大洒狗血的「核酸片」,另一類型就是好像「霧地異煞」般探討人性的,都是強調怪物並不可怕,人心才是最可怕。我不是說後者方向出來的電影質素一定高於前者,不過作為觀眾,總會覺得關於「人」的題材,始終是最吸引的。

「The Mist」是「月黑高飛」,「綠里奇緣」導演Frank Darabont第三次改篇Stephen King之作,試想像這亦是Frank Darabont第三套電影,你或會認為導演已經是改編這位大師級小說家的不二人選。實情是,請先洗淨「月黑高飛」引起的高期望來對待「霧地異煞」,只作為一般類型片來看才會覺得合格有餘。

濃霧驟現,異獸來襲,數十個超級市場的市民困在一起。由互不相識到連成一線到無可避免的樹敵分化,這活脫脫是電視劇「Lost」的set-up!此類舞台劇式的set-up,角色人物一定是概括了所有不同性格,以便砌合不同的角色衝突。在照單執藥的大前提下,「霧地異煞」是成功的:有勇有謀的男主角;妖言惑眾的牛頭角順嫂;遇突發事故變得勇敢威武的小經理;還有林林總總小角色,睇到頭暈。大部份劇情完全按本子辦事,但導演嘗試探討宗教問題,描寫人類迷惘時特別容易受神怪所控制。那被控制的人是獲得救贖,還是被差遣?Frank Darabont或Stephen King,一定是看過太多次「黃飛鴻2男兒當自強」,上哂腦。

原本只想奉獻兩粒半星,最後仍然給那個大膽,不妥協的結局所征服:結局不單止是聰明反被聰明誤的悲哀,更說明了人心所犯的罪孽就算細如你我每天也犯,報應來臨時亦可以比死更難受。我不知道這個結局導演爭取了多少次,只知道作為一套娛樂片,這個堅持一定不容易。因為咁,一定要加分鼓勵吓。

評分:***(out of 4)

2008-03-25

影評:We Own The Night(黑夜話事人).我本善良

「We Own The Night」是老班底聚頭:James Gray 獨獨鍾情拍黑幫片,對上一套 「The Yards」的故事也是圍繞俄羅斯黑幫,也是由Mark Wahlberg和Joaquin Phoenix擔演。只是「The Yards」對人物描寫較為深刻,「We Own The Night」感覺上始終是「無間道風雲」成功後的副產品而已。

電影以八十年代的紐約市為背景,講述出身自警察世家的Bobby Green(Joaquin Phoenix飾)好地地去當上夜總會經理,成為家族之恥,直至兄長Mark Wahlberg被夜總會常客的仇家暗算重傷,Bobby Green才知事態嚴重,挺身而出,當其陳永仁。不過電影並沒有把重心放在主角當臥底的過程上,因為第一次出動便被踢爆兼大型槍戰收場!之後壞人又理所當然地在押送過程中逃脫,電影後半段便糾纏於主角如何受保護,如何被警隊特別徵召入伍,兩兄弟如何冰釋前嫌聯手合作。即是說,受港產警匪片薰陶過的觀眾,對以上情節一定不會陌生。

「We Own The Night」其實完全沒有八十年代感覺,亦搞不出紐約市「入夜後,黑幫話哂事」的氣氛,但最大敗筆卻是那段兄弟情描寫得隔靴搔癢,Joaquin Phoenix與Mark Wahlberg再次合作沒有預期中的火花四濺。可笑是電影是由兩位演員親自監製,不是應該更重視電影的可觀性嗎?Joaquin Phoenix的表現其實蠻好的,Mark Wahlberg就過份踏實平淡,發揮不出「無間道風雲」的水準。老臣子Robert Devall與索女Eva Mandes也只是中規中矩,再加上故事上無甚突破,「We Own The Night」就只是可看可不看之作,坦白說有點浪費了參與的talant。

評分:**(out of 4)

2008-03-12

影評:野.良犬.一個人的世界

看完「野.良犬」,最直接感覺便是它把自閉的世界描寫得非常好。它成功在沒有把自閉症扣上洪水猛獸的帽子,在戲內不止小孩不善溝通,古惑仔也自閉,女教師,婆婆,江湖大佬也是自我封鎖的一群,同樣不善於表達自己,覺得愛人與被愛很囷難。普通人覺得「接觸」不是一件難事,導演郭子健成功地引領觀眾從他們的角度看世界,讓觀眾為他們踏出改變自己的第一步而喝采,很多新導演拍一籃子作品也未穫肯定其潛質,郭子健一套電影便完全令我投降:那是大膽而又滿有信心的導技。簡單點說,郭子健完全知道自己在做甚麼,遺憾地大部份新導演都不知道。

故事圍繞文俊輝演的的自閉兒童亞宏發生,陳奕迅演的小混混奉發霉大佬曾志偉之命到學校揍對頭人大佬(林子祥)的兒子出來,卻遇上性格同樣孤僻的文俊輝,由互不相讓到慢慢了解對方而投契起來,再加入同樣古怪的代課女教師林苑,三人建立起一段純真而微妙的友誼。劇情發展下去,不錯是有期望中的巧合,主角又是不自覺地走進兩難局面,問題是導演有心不從俗,不輕易把電影淪為動作片,而從頭到尾把焦點放在那段友誼上,明白甚麼是最effective的元素,於港產片來說,我覺得頗有膽識遠見。

新演員文俊輝不用一句對白便演活了自閉兒童的角色,陳奕迅也是預期的投入,有他的出演便幾乎一定提昇了角色的層次。一眾配角:邵音音,曾志偉,林子祥,李麗珍,張國強,樓南光等亦很有新鮮感。張國強那殺手角色的殺人道理比較「扮野」,還不及曾志偉對陳奕迅簡單的幾句教晦來得實用。The weakest link可能是林苑,但也覺得是角色取向太離譜的問題,而不是林苑力有不逮。

不得不提是美術方面,成功營造到新時代,舊香港的殘破感,還很有廢物利用的宗旨:那個拾荒木馬與摩天輪真正令人愛不釋手,而半真半假的意境亦塑造得頗成功。「野.良犬」引證了香港電影尚有出路,令我想起15年前陳可辛首作「雙城故事」,同樣是很有impact ,很有自信的處女作。巧合的是兩位導演同樣是由曾志偉提拔。就算你對曾志偉印象如何,無可置疑的是,他的確對香港電影業立下過不少汗馬功勞。

評分:****(out of 4)

2008-03-10

影評:I am Legend (魔間傳奇).差不多傳奇

「魔間傳奇」的野心頗大:它是一部假扮成聖誕檔期超級娛樂猛片的言志之作,不過觀眾也不是好騙的:要出動到超級巨星如Will Smith才夠”騙”我們進場。


很多人把「魔間傳奇」跟「Cast Away」比較,其實「Cast Away」在主角流落荒島後,連基本生存條件亦失去,電影亦無需大搞特技便可以動聽地說故事。「魔間傳奇」很大程度上真正主角是那個荒廢的紐約市,那至少是一個應有盡有的地方,要續命不難,如果唔比喪屍咬親的話。事實上那個廢城真是做得既壯觀又有實感,雖然有「28日後」的珠玉在前,「魔間傳奇」輸了先機,但想像力與製作方面仍然是接近滿分。

要讚的還有Will Smith,從「亞里傳」開始漸入佳境,到「魔間傳奇」已經渾身是戲,就算演技不是最出類拔萃的那位,但可觀性卻一定爆燈,那就是明星的魅力,無可代替。Will Smith在戲中是個人表演(當然那狗明星亦相當厲害),能夠完全地牽引觀眾情緒與共鳴,怕且不只靠那百二舊腹肌吧!


電影原本發展順暢,直至到最後30分鐘便變得很不對勁。如何發展不便說,只是原本是Will Smith的主線忽然被拖垮了,角色一直堅持的觀念忽然模糊,更不要說觀眾仍未看厭獨腳戲的Will Smith,突然有人搶去了焦點,很不自在。電影另一大問題是那些CGI妖獸,看來看去就是不很真實,影響觀感。

「Cast Away」成為經典除了因為Tom Hanks的瞓身演出,因為“Wilson”,還是因為那淡然無奈的結局。「28日後」亦然,是那個既峰迴路轉又寓意深遠的結尾令觀眾最深刻,而不是一片死寂的倫敦市。「魔間傳奇」缺少的正是一個可堪玩味的結局,令電影配不上“Legend”的字眼,有點可惜。



評分:***(out of 4)

影評:Death at a Funeral.處境悲劇

從來都是英式幽默的忠實擁躉。從Hugh Grant,Steve Coogan,到「The Office」,「Ali G」系列,這種“words have bites”,詞鋒銳利的英式幽默通常較有回味價值。很可惜,「Death at a Funeral」只是一套發生於英國的黑色胡鬧劇,是典型“Everything goes wrong”的情節,睇完前面估到後面,對拍過經典喜劇「偷心大少」,「忽然o羅o羅攣」的Frank Oz來說,此新片無疑是偷懶之作。

「Death at a Funeral」圍繞一個葬禮發生,差不多參與的所有家庭成員都是有系統地樣板化:左右做人難的細佬;愛理不理的優皮大佬;不和的婆媳;勞嘈古板的大伯。來賓的誇張度也不弱,肥的,呆的,傻的,樣樣齊全,慌死唧你唔笑,仲有玩屎,玩食錯藥。白白浪費一班可以有所表現的好演員。一班女角較為正常,不過亦難以解釋為何可以忍受與這班蠢男人為伍。

較特別是Peter Dinklage演一個不速之客,專程來踢爆大秘密搵著數,來意與態度卻非常誠懇,算是整套電影較人性化,較有效果的角色。Dean Craig的劇本有太多捨難取易的地方,未能把一個頗有趣味的黑色題材提昇更高層次,就算呆頭呆腦可以令人發笑,都不應該是「Death at a Funeral」單一的本義。

評分:**(out of 4)

2008-03-05

影評:破事兒.開門七件事

對彭浩翔來說,「破事兒」只是暑期習作,從自己出版過的短篇小說中挑選七個拍攝成為一部電影,表裡表外都是無傷大雅。我嫌「出埃及記」太self-serious,「破事兒」剛好用來調劑一下,雖然效果還是過份的小情小趣。Trivial Matters,無關痛癢的小事,點講都係唔深刻。

七個故事其實最有「餡」的只有陳奕迅的「做節」跟亞Gill與Stephy的「大頭阿慧」。前者全靠兩演員「totally game for」的自然演出帶起效果,劇變的結局亦搞出氣氛:那差不多是彭浩翔把電影提昇的常用技倆,亦不得不讚彭導演的小聰明。「大頭阿慧」就更顯得有刻骨銘心的情懷,作為電影宣傳重點(當然那時還未發生淫照事件..咪住!發生咗至上畫真係咩宣傳費都慳番),你大概已知道故事關於甚麼,但那的確是一個寫得很精細的劇本,那八十年代的事物,一去不返的無奈,甚至是林一峰過目即忘的出場都安排得周詳。從「大頭阿慧」看得出彭浩翔對人物刻劃和處理細節上的才華,變成長篇的話效果有沒有現在的好就很難說了。

其他segment,「心理醫生」得啖笑;「公德心」是「咁都可以講一餐」,但勝在夠短;「德雅星」玩懷舊玩超現實,同樣勝在夠短;「增值」有點強說愁;「尊尼亞」則太有「買兇拍人」影子,雖然陳子聰演stoner令我忍俊不禁。

彭浩翔另一大特色是愛跟未合作過演員合作。「破事兒」人多勢眾,但除了亞Gill,拍擋杜汶澤,「AV」中的光頭肥仔,其他都是從未合作過的(如有錯請更正)。那是很值得欣賞的。只是「破事兒」一次過用了那麼多演員,此特色可以延續嗎?

評分:***(out of 4)

2008-03-04

影評:戰.鼓.鼓舞飛揚

看完畢國智這第二部作品,再看「愛鬥大」,是很令人洩氣的事。洩氣在於前者有不俗的卡士,良好的production value,雖然題材未必最吸引,也不至於落得無聲無息上畫落畫的下場。「愛鬥大」的賣座,對有誠意的電影如「戰.鼓」是一記狠狠的當頭棒喝。

很難說「戰.鼓」是否港產片,電影內有一半時間在香港取景,有一班強勁香港演員坐陣,照計應該是,當然我也希望是,好的港產片已買少見少,但如果是,此片為何又遭香港金像獎冷待?

但不容置疑,「戰.鼓」有洗不掉的pan-asian模式,導演是星新加坡人,片中的真正主角:演回自己的一群「禪鼓達人」是台灣的奇葩。劇本則是雙層夾心批:一方面有江湖片手到拿來的題材,卻揉合了「愛情觀自在」式的佛學思想,難聽點說,「戰.鼓」搞不清楚自己是甚麼;正面些看,「戰.鼓」很有創新求變的精神,是很醒神的觀影感受。說港產片只懂拍江湖題材,現在就把公式扭了一扭,變成江湖勵志片,也不愁是一個出路。

房祖名飾演少不更事的黑幫第二代Sid,因為勾二嫂被老竇梁家輝放逐台灣,誤打誤撞下加入了同樣隱居深山的「禪鼓達人」鼓隊,經歷了嚴峻的鍛鍊,心靈的淨化,洗盡沿華的變成一個重生的人。「禪鼓達人」要巡迥演出第一站香港,Sid要跟隨大隊:自己惹出來的禍,要今天的自己去面對。

令我最深刻的是電影的節奏拿捏得很好,不慌不忙地說了一個情節豐富的故事。香港江湖片的部份,合適採用大量實況式鏡頭拍攝,無時無刻令我想起劉偉強的「古惑仔3隻手遮天」,雖是前人種樹仍然相當有神采。台灣部份則拍出脫俗靜心,又不脫寫實的美態,那種實感又有別一般台灣青春電影那美麗但觸不到的味道。

演員中最妙是張耀揚,因為「陪太子讀書」而在他方找到「人生目標」,角色之顛覆性玩轉了所有張耀揚演過的江湖人物角色,演變成一個既面善又陌生的dream role。張耀揚演來神采飛揚,比起梁家輝的矂狂江湖大佬有變化得多。不得不說的還有房祖名,2007年可謂他的事業轉捩點,經過「男兒本色」,「太陽照常升起」到「戰.鼓」,縱使不能以刮目相看來形容,至少看得出演技自然,湣質優厚,進步空間無限。可塑性高的香港男演員買少見少,在蜀中無大將情況下,真希望房祖名生生性性,越演越好。

P.S.: 電影長達110分鐘,仍然發現某些情節交待不清,更有明顯刪剪痕跡:如梁家輝在獄中的左手掌明顯地被斬斷過再駁回劇情上完全沒有交待,至少用電腦特技「執一執」也可以吧!

評分:***1/2(Out of 4)

2008-03-03

影評:愛鬥大.給死蠢看的鬥一番


首先,我要對黃真真致歉。對不起。「女人.本色」怎樣糟透,任我怎樣彈得一文不值,至少它肩負起宣傳產品的意義。對,那不是電影應有的責任,甚至強烈違反了電影原意,扼殺了創作自由。但,至少是一種意義。

「愛鬥大」,我看不到有任何的存在價值。

「愛鬥大」,是一件浪費人力物力財力的事情,更重要是,浪費了觀眾的人力物力與財力。See U in YouTube?任何YouTube上看到的短片都更加有趣。

「愛鬥大」甚至不是一件因人而異的垃圾,不適用便併棄。直接了當地,它是毒品,能荼毒人心的,有害的,應該禁制的。

彭順說要提拔新導演,找來一班“東西”(是他們叫自己做“七條”的,一條條最多是來形容“盲毛”或“廢柴”,而不是人類吧!)來弄了一堆屎出來,他是為了扼殺真正有志投身電影界的業餘導演的僅存的機會嗎?這算是甚麼意思?嫌香港電影界不夠水深火熱嗎?

找來一班不懂演戲的人來胡混一番,算。

劇本...有劇本嗎?只是香見一班行屍走肉在玩一些無聊透頂的所謂鬥法,更不用說是嚴重政治不正確:對先人不敬,歧視殘障人仕,開宗明義地宣揚尋死的隨便看法,結尾更變本加厲地強調「有錢人大哂」的宗旨。電影試圖為角色的無知行為批判一下,但理肌之混亂另人咋舌,導演的觀點是怎樣無從稽考,那已經不是價值觀是對或是錯的問題,導演選擇找take side的權利沖落咸水海,那比什麼什麼壞榜樣更加荼毒人心,特別是其針對的,心智未成熟的觀眾層,那是不能饒恕的。你可能說「Jackass」也一直在做這些亡命玩意,不要那麼老土好不好。首先,「Jackass」是以記錄形式拍攝,他們一直強調自己是特技人,強調那危險性,強調他們的角色是死蠢。最重要是,「Jackass」是真的玩得過癮。「愛鬥大」呢?這班人在那裡,做什麼,為了什麼,他們不單止不知道,甚至是惡劣得連自己需不需要知道都不知道,如果那是殘酷地反映了時下年青人的情況,那未免太低估他們的智慧。

一味打正低成本旗號,以代表香港新一代聲音自居,其實是侮辱了「獨立電影」的名詞。彭順,你知道你只動了幾個指頭,便令我對香港電影的信心推至懸崖邊嗎?

PS: 今個週末先看較凝重的「戰鼓」,「安娜與安娜」,想週日晚輕鬆一點看一套以為是得啖笑的「愛鬥大」,萬料不到會看到我平生覺得看完受騙的所謂電影之一。搞得我一個星期開始便沮喪不已,不吐不快。「電影」對人類影響之深遠,莫過於此。

評分:ZERO(out of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