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1-21

The Kids Are All Right (非單親關係) - Director: Lisa Cholodenko



Lisa Cholodenko半自傳之作「The Kids Are All Right」, 既不是主流的親情喜劇片(um...非常外父3 anyone?), 同時亦是典型荷里活探討家庭價值的溫情電影。簡單點說, 電影承接的仍然是美式傳統的家庭價值觀, 唯一特別的這是一個同性伴侶組織的家庭。

說它破格得來又傳統, 因為電影本身表揚婚姻承諾的重要性, 並把同性伴侶的視點放到很細: Annette Bening 當的就是父親的角色, 是家庭的經濟支柱; Julienne Moore就是代表母親的形象,  打理家中起居飲食, 但又不甘平凡, 有時想搞生意, 又有偷食的衝動(留意對象還要是男性), 這樣子的問題差不多是任何家庭都會(或不希望)遇到的。這樣的安排並非導演保守, 而是成功表達了「家家有本難念的經」這個老生常談的道理在任何家庭也會發生。「The Kids Are All Right」就像是十年前「美麗有罪」的一面鏡子, 巧合是兩片也有Annette Bening (更巧合可能是Mrs Beatty 會再次輸掉Oscar Best Actress!), 只是時代變遷, 十年前同性愛情殺入小型社區是牛鬼蛇神的禁忌, 10年後已經開明地融入社區, 也算是一種進步。

所以全片最有突兀感的角色反而是一對子女的親父Mark Ruffalo。這個年經時為生計而捐精賺錢的角色, 帶點不太過份的自命不羈, 生活態度是隨遇而安, 到重遇一對掛名子女和素未謀面的「配偶」, 繼而與Julienne Moore偷情並起了組織家庭的念頭, 導演與Mark Ruffalo把角色處理得很立體。如此浪子型的角色在傳統荷里活電影中應該是主角(好比阿飛正傳的James Dean, 也是天若有情的華D), 現在不單止要靠邊站, 更是拆散別人家庭的罪魁禍首(但理論上沒有他那個家庭是不能建立的), Mark Ruffalo把這個矛盾的角色演得可笑又可憐。

「The Kids Are All Right」填補了2010年小品獨立電影的位置, 07年是「少女孕記」, 06年是「陽光小小姐」, 04年是「酒佬日記」, 四部電影同樣是帶點顛覆美國傳統倫常道德觀點的「奀皮」。「The Kids Are All Right」較妙, 它以無必要反的態度來反傳統觀點, 但以戲論戲不算很精彩, 可惜不至於奉為經典。

評分: *** (out of ****)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