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2-05
影評:天水圍的日與夜(The Way We Are)。張家安的二三事
「天水圍的日與夜」是高手之作:故事乏味但看得不乏味;演出平實但看得精彩;成本低但感染力強。這世界上沒有比做清茶淡飯做得出神入化的廚師最厲害。
要如何解讀「天水圍的日與夜」呢?電影根本沒有甚麼要講,也沒有突出了天水圍這個發生地方,更不要以為許鞍華會為這個所謂的悲情城市大造文章。天水圍在許鞍華眼中是一個守望相助的鄰舍,一個洋溢人情味的地方;婆婆的慘不需要悲天憫人;張家安(梁進龍飾)的無所事事也不代表要誤入歧途;媽媽(鮑起靜飾)捱足半生,為家人為奴為婢,不等於她不能自得其樂,心中富有。舅父(高志森飾)看似駛個家姐駛到盡,原來一早已為外甥作好打算。電影充滿著這類反高潮,許鞍華彷彿在說實在沒有必要為天水圍平反;慘情不慘情,換個角度看,悲情城市已經被救贖。
電影看似過份正面,其實不盡然,每個角色都有自己的憂慮,只是他們都有自己的解決方法,那是最簡單最近人情的條件反射。這樣是不是最積極?又不算,卻一定不是「家好月圓」式的超現實。
張家安中五放榜的暑假,買買報紙,搬搬電視,換換燈膽,對他來說一定不是最難忘的暑假,對我來說卻是有關暑假的港片中最難忘的。難忘在於,這才是一個實實在在的暑假。「The Way We Are」,就是那簡單,直接,令人動容。
評分:****(out of 4)
2008-10-09
影評:Iron Man(鐵甲奇俠).爽
2008年,「鐵甲奇俠」與「黑夜之神」兩套超級英雄電影,MARVEL鬥 DC,一頭一尾圍攻暑假。就像兩個性格迥異的兄弟,水火不容,各自各精彩。「黑夜之神」是沉重的大哥早已領教過。不在戲院看「鐵甲奇俠」絕對是我的不識趣:這是我看過最過癮的superhero movie,而很大原因可能,Iron Man根本不是superhero。
看「鐵甲奇俠」根本只可以用「爽」字來形容。文武兼備,點到即止,整套電影找不到任何冷場,但最主要的還是一個Robert Downey Jr.。之前已聽過Robert Downey Jr.是怎樣怎樣的好,還是有點意想不到他是好成這樣。Robert Downey Jr.的Tony Stark不是活在一個沒有看過superhero movie的世界裡,他有血有肉,有人性缺點,懂得自嘲,了解自己的長處短處。請不要期望一個悲天憫人,痛苦自責的超級英雄,更加不要說他是聖人,玩世不恭的Tony Stark絕對會鄙視你。
Robert Downey Jr.就像生出來是為了Iron Man這個角色一樣,是不用懷疑的手到拿來。我實在想不出誰還可以勝任此角色(George Clooney或者可以,不過他已經演過有塑膠乳頭的蝙蝠俠。)「鐵甲奇俠」的綠葉亦沒有被主角比下去全因Terrence Howard,Gwyneth Paltrow,Jeff Bridges個個演員均獨當一面,可以說以上任何一個角色開外傳的話我一定捧場。不過我還是最想看Terrence Howard演的Jim Rhodes終於穿上鐵甲的一刻,第一集看不到Jim Rhodes威風一下簡直吊癮。
我很喜歡「鐵甲奇俠」的有勇有謀,毫不拖泥帶水,電影的高潮真的是最後一秒鐘才出現:那句”OK, I’m Iron man”,絕對貫切始終,拍案叫絕。只希望續集是一貫地夠薑夠絕,因為Tony Stark絕對勝任不了當一個悲劇英雄。
評分:****(out of 4)
2008-10-03
影評:文雀(Sparrow).新浪漫
為什麼可以拍四年?
「文雀」並非望穿秋水的大製作,只是這套電影一早已被我認為是胎死腹中,估不到最後仍可看見製成品,畢竟有與趣知道是什麼葫蘆賣什麼藥。
於是乎,不要怪我在電影的初段不斷留意每個演員的每一場戲的化妝,髮型,服飾有什麼不同,有沒有不連戲情況。只是越看越放棄此念頭,我選擇認為放在final print的片段都是近期拍攝的,早兩三年拍下的早已丟在一旁了。試想想,「文雀」初期的女主角不是邵美琪嗎?
看「文雀」就像看香港風情畫,那個中上環,無論是白天黑夜,在杜琪峰的鏡頭下活像浪漫之都,與其說有法國新浪潮電影風格,倒不如說杜Sir想證明香港是一個充滿可能性的都市,我覺得有點像路比桑拍紐約一樣,都是滿教人意外。
喜見任達華再演一次瀟灑的角色,那是一個任達華以前可以隨時隨地演活的角色,只是近年都被劉德華搶了來演。林熙蕾的「自來雀」珍妮亦神秘吸引,林熙蕾演技不夠但韻味搭夠。結尾高潮是杜Sir那手好戲,短短一場過馬路可以拍得殺機四伏,只是明明是觀塘硬要說成是中上環則有點兒那個,「家好月圓」說去觀塘茶餐廳至少真的到觀塘拍外景,童叟無欺。
「文雀」是「鎗火」輕型版,一切來得輕鬆自在,是杜琪峰渡假之作。我想如果王家衛要拍動作片,大概便是這樣的效果
評分:***(out of 4)
影評:六樓后座2家屬謝禮(Happy Funeral)。唔見棺材唔流眼淚
「女人本色」的陰影還揮之不去,看「六樓后座2家屬謝禮」是心驚膽顫的。
始料不及的是,第二集不但拍得不差,甚至比第一集還要好。
第一時間想起的是「愛鬥大」。同樣是無知新一代玩轉喪禮,兩套電影便有高手與低手的分別。
荒謬的是,黃真真竟然是高手的那一位。
或者是盡地一煲,看得出黃導演這次沒有綁手綁腳,前段一眾六樓后座新住客的介紹出場不失趣味,拍出二字頭一群「頹」的味道,那是有別於「愛鬥大」中柴娃娃一班人用卡通形式表達出來的低智,在六樓后座這班人雖然是行屍走肉亦至少有血有肉。農夫的「搵朝唔得晏」,Donald 與田原的憤世嫉俗,少爺占的空有大計又不能付諸實行的自負,的確是年青人的樣板寫照,這些人物至少比「愛鬥大」的貼近現實。
電影後半段開始走下坡,因為刻意安排的那個突變其實不怎麼意外,觀眾老遠已知道一眾角色快要成長,他們為什麼成長。這是黃真真的老毛病,硬要把感動位灌進觀眾肚裡,太刻意的安排每次也反而減弱了電影應有的感染力。
唏噓的是,兩集相隔五年,關於年青人的描寫還是如出一徹。這次不敢把罪名加誅黃真真身上:我相信真實的情況確是這樣,問題仍然是萬變不離其宗的居多。
評分:**1/2(out of 4)
影評:我老婆係賭聖(My Wife is a Gambling Maestro)。你不會明白
張家輝是近十年來香港最偉大的喜劇演員。
There. I said it.
「我老婆係賭聖」當然係爛片,只是會著看著,不禁會想,如果不是張家輝的話,電影爛的程度更會有多嚴重。
我想,就算是今時今日的周星馳,恐怕亦救不了「我老婆係賭聖」。對,就只有張家輝。
細心想想,還只有王晶要張家輝義無反顧地攪笑下去。就算主角多不願意拍,就只有導演繼續堅持,為的是照顧我等的一眾獨特口味(我等獨特在仍然欣死忠地賞張家輝的喜劇細胞,就算已過了張家輝最當紅的年代)。作為一向跟風的王晶,老實說,這樣的市度,這個堅持還真的不易。不見得王晶還用葛民輝吧。
所以「我老婆係賭聖」其實是王晶張家輝兩年一度的合作。「人定勝天」又好,「提防老千」又好,每次合作均是王晶向張家輝投信任的一票。就像一個自大的人對一個沒有自信的人說:請不要放棄。
所以「我老婆係賭聖」已經不能從正常觀影經驗去看待。那是一個對張家輝的情意結。王晶就是在告訴你,我用的仍然是舊橋,我用的仍然是張家輝:我的舊橋你大概已經嗤之以鼻,但是用同樣的一個張家輝做同樣的東西,你們又覺得OK。這樣算不算是觀眾犯賤?
原來,「我老婆係賭聖」是半個實驗,所謂願者上釣,我反正是中計了(中計的意思當然不是指買票進場觀看...這個年頭,在家中看了一套無聊戲而不覺得浪費了90分鐘,已經很難得),我反而想知道和我一樣仍然上當的剩下多少人。
什麼?還要問劇情如何?那我想你仍然不太明白我們的心情...
評分:***(out of 4)
2008-07-21
影評:The Dark Knight(蝙蝠俠 - 黑夜之神)。性本善/性本惡
還可以怎樣說「蝙蝠俠 - 黑夜之神」呢?只是短短公映了四天,網上影評已像雨後春筍,「The Dark Knight」已經超出一般的賣座電影,它是一個event;是超級英雄迷固然一早排隊,不看漫畫英雄片的亦知道「The Dark Knight」不可以當成一般性漫畫英雄片看待;甚麼叫一網打盡?連只看藝術片的,不看電影的,都對其引頸以待,才是真正的橫掃。
不如先說缺點吧?我嫌電影沒有太多喘息空間,剪接上略嫌太急促:看看Edison的十秒演出還有數句對白可講便知節奏有多明快。後果是Christopher Nolan這次遺失了多少個人風格:「Batman Begins」中Bruce Wayne上山學武一段的荒漠蒼涼還有點「白夜追兇」的味道,來到「The Dark Knight」心機精神都放到人物角色上去。
數缺點的潛台詞是:我在埋怨甚麼?「The Dark Knight」故事根本就是豐富得容不下任何無關痛癢的元素,「The Dark Knight」根本已脫離一貫漫畫英雄片的範疇,它是crime genre的instant classic。如果「無間道風雲」可以拿最佳電影,「The Dark Knight」對此榮耀更加當之無愧。
The Joker的口頭禪是”Why So Serious?”「The Dark Knight」探討的卻是一個非常認真的課題。蝙蝠俠與小丑是正邪不兩立,游離票卻最難捉摸。人性難測,隨時由公變字。Harvey Dent才是電影的主線,他是正邪相爭的犧牲品,是白老鼠。小丑要折磨至Harvey Dent成為雙面人,引證「人之初,性本惡」的道理,可笑的是蝙蝠俠亦責無旁貸:Bruce Wayne急於找「正義使者」的接班人,何嘗不是自私地為了盡早脫離背負「蝙蝠俠」大名的壓力?渡輪上一幕見證人類危難中良心未泯,英雄人物卻依然背負百詞莫辯的罪名。「The Dark Knight」就是充滿著無盡的反思符號,觀眾從此不再把漫畫英雄片看成單純的娛樂節目。
我欣賞香港部份維港景色的賞心悅目,荷里活眼中的香港終於沒有帆船(但仍然有雀籠);我欣賞Two-Face的特技化粧,讓我明白我仍然對「魔盜王」不為所動並非罪過;我欣賞小丑的身體語言,欣賞小丑沒有(真實的)過去,只有擊敗Batman的目標,最愛Heath Ledger把小丑演得像狗一樣,不錯,是狗,特別是他伸脷舔唇時候,甚至有點可愛;我欣賞的,更加是Christopher Nolan成功地把一個genre提升至另一個層次,單純地因為這個原因,一個「最佳電影」提名實不為過。
評分:****(out of 4)
不如先說缺點吧?我嫌電影沒有太多喘息空間,剪接上略嫌太急促:看看Edison的十秒演出還有數句對白可講便知節奏有多明快。後果是Christopher Nolan這次遺失了多少個人風格:「Batman Begins」中Bruce Wayne上山學武一段的荒漠蒼涼還有點「白夜追兇」的味道,來到「The Dark Knight」心機精神都放到人物角色上去。
數缺點的潛台詞是:我在埋怨甚麼?「The Dark Knight」故事根本就是豐富得容不下任何無關痛癢的元素,「The Dark Knight」根本已脫離一貫漫畫英雄片的範疇,它是crime genre的instant classic。如果「無間道風雲」可以拿最佳電影,「The Dark Knight」對此榮耀更加當之無愧。
The Joker的口頭禪是”Why So Serious?”「The Dark Knight」探討的卻是一個非常認真的課題。蝙蝠俠與小丑是正邪不兩立,游離票卻最難捉摸。人性難測,隨時由公變字。Harvey Dent才是電影的主線,他是正邪相爭的犧牲品,是白老鼠。小丑要折磨至Harvey Dent成為雙面人,引證「人之初,性本惡」的道理,可笑的是蝙蝠俠亦責無旁貸:Bruce Wayne急於找「正義使者」的接班人,何嘗不是自私地為了盡早脫離背負「蝙蝠俠」大名的壓力?渡輪上一幕見證人類危難中良心未泯,英雄人物卻依然背負百詞莫辯的罪名。「The Dark Knight」就是充滿著無盡的反思符號,觀眾從此不再把漫畫英雄片看成單純的娛樂節目。
我欣賞香港部份維港景色的賞心悅目,荷里活眼中的香港終於沒有帆船(但仍然有雀籠);我欣賞Two-Face的特技化粧,讓我明白我仍然對「魔盜王」不為所動並非罪過;我欣賞小丑的身體語言,欣賞小丑沒有(真實的)過去,只有擊敗Batman的目標,最愛Heath Ledger把小丑演得像狗一樣,不錯,是狗,特別是他伸脷舔唇時候,甚至有點可愛;我欣賞的,更加是Christopher Nolan成功地把一個genre提升至另一個層次,單純地因為這個原因,一個「最佳電影」提名實不為過。
評分:****(out of 4)
2008-07-13
影評:三國之見龍卸甲(Three Kingdoms: Resurrection of the Dragon)。拖字訣
是看完「赤壁」才有興趣找「見龍卸甲」來看的。一早有心理準備只是看李仁港把三國故事推倒重構的心願達成,一早提醒自己不要把「見龍卸甲」跟「赤壁」相比。不過結果仍然叫人失望。
是「猛龍」的後遺症吧,李仁港處理動作場面的手法已接近瘋癲邊緣,鏡頭硬要MV式的左搖右擺,剪接硬要亳不留手地剪得支零破碎,正正是現今華語片的大忌。如果說那是導演本身的風格,恕我不能忍受,乜仲興跳接的嗎?
電影尊注只講蜀國與趙雲一生沒有所謂,甚至虛構羅平安的一角個人覺得是整套電影最精彩的一環,這也是洪金寶近年最用心演的角色。可惜導演太刻意搞出悲情氣氛,只強調將士誓要戰死沙場的無奈,一夫當關的悲涼,卻沒法表達趙雲終身為國家而戰的瀟洒,觀眾只可與主角共苦,不可同甘,難怪不能看得暢快。
劉德華這次是有點交行貨,Maggie Q更加是完全不能駕馭如此攻於心計的角色。找來一眾邵氏老將與實力派參與演出原本蠻有噱頭,不過相比「赤壁」一班演繹同樣角色的演員又立即被比下去,算是非戰之罪吧。
最後一場迫上鳳鳴山的大戰,蜀軍是要採取拖字訣等待營救,戲中要等上三個時辰,真實時間大概三十分鐘,我卻像等了三天,只想電影快些收工。
評分:*1/2(out of 4)
是「猛龍」的後遺症吧,李仁港處理動作場面的手法已接近瘋癲邊緣,鏡頭硬要MV式的左搖右擺,剪接硬要亳不留手地剪得支零破碎,正正是現今華語片的大忌。如果說那是導演本身的風格,恕我不能忍受,乜仲興跳接的嗎?
電影尊注只講蜀國與趙雲一生沒有所謂,甚至虛構羅平安的一角個人覺得是整套電影最精彩的一環,這也是洪金寶近年最用心演的角色。可惜導演太刻意搞出悲情氣氛,只強調將士誓要戰死沙場的無奈,一夫當關的悲涼,卻沒法表達趙雲終身為國家而戰的瀟洒,觀眾只可與主角共苦,不可同甘,難怪不能看得暢快。
劉德華這次是有點交行貨,Maggie Q更加是完全不能駕馭如此攻於心計的角色。找來一眾邵氏老將與實力派參與演出原本蠻有噱頭,不過相比「赤壁」一班演繹同樣角色的演員又立即被比下去,算是非戰之罪吧。
最後一場迫上鳳鳴山的大戰,蜀軍是要採取拖字訣等待營救,戲中要等上三個時辰,真實時間大概三十分鐘,我卻像等了三天,只想電影快些收工。
評分:*1/2(out of 4)
2008-07-12
影評:赤壁(Red Cliff)。戰意高昂
是很直接簡單的興奮,看吳宇森的「赤壁」就是見證大師歸位。因為「Paycheck」,「烈血追風」,甚至是無厘頭監製的「忍者龜」,已養成對吳宇森不抱任何期望,心想一個荷里活威力為何那麼大,把大師搞成這個樣子。「赤壁」看似是孤注一擲,原來是柳暗花明又一村。原來不是吳宇森需要「赤壁」,是「赤壁」需要吳宇森。
入場前還猶豫古裝戰爭片還可以搞出什麼花臣?這幾年來觀眾還有什麼沒看過?實情就是「赤壁」什麼花樣也沒有搞,它只是實實在在地把三國典故拍出來。「投名狀」實寫兄弟恩仇,「英雄」是羅生門,「黃金甲」是莎士比亞,其他的「餘黨」畢竟較少規模。只有「赤壁」把焦點放會戰爭身上,沒有政治暗示,沒有借古諷今,只有謀略與戰術,清清楚楚,氣勢磅礡的拍出來。我覺得甚至可媲美「魔戒」。不要說野心欠奉,越簡單的菜越難煮得好味,衰D講,好彩吳宇森有自知之明,無創新求變的意圖,我反而欣賞他的吃老本。
吳宇森成名又不是靠拍古裝戰爭片,如何吃老本?其實「赤壁」處處滲出吳宇森英雄片的男性情誼,只是雙槍變了刀槍,爵士樂變了古箏,規模大了,本質不變,把自己拿手好戲的浪漫時代感套用於三國故事,非常適合。
兩場大型動作戲實戰感非常強,元奎的威也用得點到即止,沒有角色可以飛簷走壁。情節交待清楚又沒有說白,周瑜與諸葛亮往往都是心領神會,他們惺惺相惜的關係,甚至加一點點的幽默感,都令我想起「辣手神探」。演員中我最欣賞胡軍和張震。前者演趙子龍,勇猛得來重情重義,就算是大配角亦相信比劉德華好。後者演優柔寡斷的孫權,張震把聯盟與否的猶豫不決的心態演得很好。
要彈的當然有:中村獅童整套片也是一個便秘表情;劉備/孫權一方的猛將畢竟描寫得太神勇,相比之下看不到曹操一方咄咄逼人的威脅性;趙薇搶戲但戲份太少;床戲實在沒必要;還有是那隻CGI白鴿,吳宇森的確貫徹始終得有點搞笑。
只是這些瑕疵都無損「赤壁」的整體成績。經歷了十年的無用武之地,「赤壁」沒有比此時此刻出現更加反高潮。期待下集「赤壁之戰」,就算吳宇森此後再沒有佳作,亦算功德圓滿。
評分:****(out of 4)
2008-06-08
影評:我的最愛(L for Love, L for Lies)。動作很劉華
香港有甚麼知名導演能拍出「三部曲」?劉偉強/麥兆輝的小小臥底系列?徐克的幽魂傳說與民族英雄事跡系列?你問現在進電影院看戲的目標觀眾,大部份答到你的是葉念琛的「最愛三部曲」。
其實這算是「三部曲」嗎?三個故事根本毫無關連,有的只是一個共通主旨,正如「陰陽路」般可以長拍長有。我明我明,「三部曲」也只是供求問題,Matrix、魔盜王第一集唔成功搵鬼出錢拍多兩集咩?「獨家試愛」、「十分.愛」咁成功(票房上),再斬四兩都好正常。我其實可以繼續斟酌在「三部曲」這字眼是否合適的問題上,但實情是,以戲論戲,「我的最愛」是一次進步,我看成是一次將功補過的結果。將「十分.愛」好多唔work既嘢,變成work。
Work的是,葉念琛把「十分.愛」裡玩得過火的「眼看未為真,六角大封相愛情瓜葛大兜亂」的花招,在「我的最愛」裡花下心機的修飾(其實即是收歛)一下。今次,至少主角阿寶(Stephy飾)沒有雙重身份,沒有表裡不一,她是全心全意的去天真,去傻。曾愷玹的琪琪也是,義無反顧地做拜金女、狐貍精,不是個個都是「你估我唔到」,証明要拍「現代愛情殘酷物語」不一定代表觀眾也要受騙的。葉念琛這次起碼沒有出賣觀眾。
唐寧+胡清藍+Miki的副線有點像「十分.愛」的「你估我唔到」式描寫,但至少比較有鋪排,沒有「十分.愛」的完全失控,忘記邏輯的處理手法。也因為是唐寧好戲,一場剎有介事的哭戲因為演的好而拍出感染力,果然與眾不同。
不劑的是方力申,犯了上次Stephy的毛病,就是角色完全不適合。對不起,老千這種角色真的難為了他,看來看去都像最誇張時期的劉德華,即係最劉華時期的劉德華。尤其是結尾,「天若有情」到...雖然,無可否認,看得出方力申已經很努力,不過效果仍然如此,就不知是讚賞還是彈。或者,搵林峰做會好啲。
「我的最愛」的質素就像電影中人物關係一樣,冇上次呃得咁盡。不過個個叫好的王祖藍...我反而擔心他會變成另一個詹瑞文。唔好咁快玩死自己好唔好?
評分:**1/2(out of 4)
其實這算是「三部曲」嗎?三個故事根本毫無關連,有的只是一個共通主旨,正如「陰陽路」般可以長拍長有。我明我明,「三部曲」也只是供求問題,Matrix、魔盜王第一集唔成功搵鬼出錢拍多兩集咩?「獨家試愛」、「十分.愛」咁成功(票房上),再斬四兩都好正常。我其實可以繼續斟酌在「三部曲」這字眼是否合適的問題上,但實情是,以戲論戲,「我的最愛」是一次進步,我看成是一次將功補過的結果。將「十分.愛」好多唔work既嘢,變成work。
Work的是,葉念琛把「十分.愛」裡玩得過火的「眼看未為真,六角大封相愛情瓜葛大兜亂」的花招,在「我的最愛」裡花下心機的修飾(其實即是收歛)一下。今次,至少主角阿寶(Stephy飾)沒有雙重身份,沒有表裡不一,她是全心全意的去天真,去傻。曾愷玹的琪琪也是,義無反顧地做拜金女、狐貍精,不是個個都是「你估我唔到」,証明要拍「現代愛情殘酷物語」不一定代表觀眾也要受騙的。葉念琛這次起碼沒有出賣觀眾。
唐寧+胡清藍+Miki的副線有點像「十分.愛」的「你估我唔到」式描寫,但至少比較有鋪排,沒有「十分.愛」的完全失控,忘記邏輯的處理手法。也因為是唐寧好戲,一場剎有介事的哭戲因為演的好而拍出感染力,果然與眾不同。
不劑的是方力申,犯了上次Stephy的毛病,就是角色完全不適合。對不起,老千這種角色真的難為了他,看來看去都像最誇張時期的劉德華,即係最劉華時期的劉德華。尤其是結尾,「天若有情」到...雖然,無可否認,看得出方力申已經很努力,不過效果仍然如此,就不知是讚賞還是彈。或者,搵林峰做會好啲。
「我的最愛」的質素就像電影中人物關係一樣,冇上次呃得咁盡。不過個個叫好的王祖藍...我反而擔心他會變成另一個詹瑞文。唔好咁快玩死自己好唔好?
評分:**1/2(out of 4)
2008-06-01
影評:Juno(Juno少女孕記)。串串貢
期望太高不一定失望而回,「Juno少女孕記」是佳作,絕無冷場,對白值得再三回味。它甚至比同類型的「陽光小小姐」更加成功,少了點作狀,多了些精警。沒錯,沒有比「精警」更好的形容詞放在「Juno少女孕記」之上更貼切。
「Juno少女孕記」與「陽光小小姐」最成功的地方是,不會刻意地在道德性問題上打圈,亦沒有必要堅持政治正確。「陽光小小姐」中的幾歲小女孩最後大跳大膽豪放舞姿,衛道之士或會表面化地認為是教壞細路,但那場戲的重點是一家人錯愕之後上台為女兒伴舞打氣,那是無條件地賦予信心的表現,也是為完成爺爺看不了孫女的表演的心願,更加是一家人團結起來的轉捩點,是什麼舞姿根本不重要。
「Juno少女孕記」同樣給衛道之士一記當頭棒喝:未成年少女初嘗禁果,珠胎暗結,父母竟然無限量支持,解決方法是在報章上找領養父母,一切來得簡單直接,就像Juno(Ellen Page飾)與領養父母(Jason Bateman與Jennifer Garner飾)首次見面便說:「Yea, if I could just have the thing and give it to you now, I totally would. 」道德批判性何在?正面價值何在?
擦亮眼睛,你會發現這是現實到不得了的處理手法。哭哭啼啼又如何,不如及早解決,減少問題嚴重性仲好。電影中父母對女兒懷孕的事實不太愕然,看似處理得太輕鬆。實情是父母太清楚呢粒女,鬧又點?J.K. Simmons飾演的父親非常好,對女兒的表現不是袒護,而是真心尊重她的決定。Allison Janney飾演的後母與Juno的關係亦有別一般性:對,她們會為小事爭執,但在懷孕議題卻是同一陣線,那是家庭中最普遍但又是常常最欠缺的「支持」,貫切了「一家人嘛!」的中心思想。
所有演員都是齊整地無懈可擊,但最合我心意的可能是Jason Bateman,他是唯一可以跟Juno「對嘴」的角色,他與Juno「發乎情、止乎禮」的關係其實最難演,演出稍有差池便變成戀童僻。Jason Bateman的演出完全令觀眾投射他的心態,他從Juno中找到一個soulmate,那未必是愛情,也未必是嘔心,那是一次成功的踩鋼線演出。
不得不提的是Diablo Cody的得獎劇本,大家大概都知道此女子來歷,雖然劇本有少少show-off,有時我也會抱懷疑,究竟人細鬼大的Juno是否講得出這麼句句有骨,腰心腰肺的對白,但無可否認,她要引我隔一分鐘便用腦想一想然後會心微笑的話,Diablo Cody是完全做到了。
我愛「Juno少女孕記」不會懶嚴肅,處處保持赤子之心,用輕鬆手法處理一個重要議題又成功帶出維護生命的正面信息,手到拿來,殊不簡單。Jason Reitman是「捉鬼敢死隊」導演Ivan Reitman的第二代,但兩套電影下來(「Thank You For Smoking(吸煙無罪)」與「Juno」),履歷已相當豐富,大有超越父親之勢,證明娛樂圈中,第二代也不一定是倒米的。
電影最後是兩主角對唱「Anyone Else But You」然後zoom out作結,是因為不是原創歌曲而不能入圍奧斯卡吧...Shame!
評分:****(out of 4)
「Juno少女孕記」與「陽光小小姐」最成功的地方是,不會刻意地在道德性問題上打圈,亦沒有必要堅持政治正確。「陽光小小姐」中的幾歲小女孩最後大跳大膽豪放舞姿,衛道之士或會表面化地認為是教壞細路,但那場戲的重點是一家人錯愕之後上台為女兒伴舞打氣,那是無條件地賦予信心的表現,也是為完成爺爺看不了孫女的表演的心願,更加是一家人團結起來的轉捩點,是什麼舞姿根本不重要。
「Juno少女孕記」同樣給衛道之士一記當頭棒喝:未成年少女初嘗禁果,珠胎暗結,父母竟然無限量支持,解決方法是在報章上找領養父母,一切來得簡單直接,就像Juno(Ellen Page飾)與領養父母(Jason Bateman與Jennifer Garner飾)首次見面便說:「Yea, if I could just have the thing and give it to you now, I totally would. 」道德批判性何在?正面價值何在?
擦亮眼睛,你會發現這是現實到不得了的處理手法。哭哭啼啼又如何,不如及早解決,減少問題嚴重性仲好。電影中父母對女兒懷孕的事實不太愕然,看似處理得太輕鬆。實情是父母太清楚呢粒女,鬧又點?J.K. Simmons飾演的父親非常好,對女兒的表現不是袒護,而是真心尊重她的決定。Allison Janney飾演的後母與Juno的關係亦有別一般性:對,她們會為小事爭執,但在懷孕議題卻是同一陣線,那是家庭中最普遍但又是常常最欠缺的「支持」,貫切了「一家人嘛!」的中心思想。
所有演員都是齊整地無懈可擊,但最合我心意的可能是Jason Bateman,他是唯一可以跟Juno「對嘴」的角色,他與Juno「發乎情、止乎禮」的關係其實最難演,演出稍有差池便變成戀童僻。Jason Bateman的演出完全令觀眾投射他的心態,他從Juno中找到一個soulmate,那未必是愛情,也未必是嘔心,那是一次成功的踩鋼線演出。
不得不提的是Diablo Cody的得獎劇本,大家大概都知道此女子來歷,雖然劇本有少少show-off,有時我也會抱懷疑,究竟人細鬼大的Juno是否講得出這麼句句有骨,腰心腰肺的對白,但無可否認,她要引我隔一分鐘便用腦想一想然後會心微笑的話,Diablo Cody是完全做到了。
我愛「Juno少女孕記」不會懶嚴肅,處處保持赤子之心,用輕鬆手法處理一個重要議題又成功帶出維護生命的正面信息,手到拿來,殊不簡單。Jason Reitman是「捉鬼敢死隊」導演Ivan Reitman的第二代,但兩套電影下來(「Thank You For Smoking(吸煙無罪)」與「Juno」),履歷已相當豐富,大有超越父親之勢,證明娛樂圈中,第二代也不一定是倒米的。
電影最後是兩主角對唱「Anyone Else But You」然後zoom out作結,是因為不是原創歌曲而不能入圍奧斯卡吧...Shame!
評分:****(out of 4)
2008-05-30
影評:奪帥(Fatal Move).B到爆
看奪帥的宣傳攻勢還以為自己返回90年代早期。當時是香港電影業的高峰期,特色是甚多台灣投資明星掛帥電影,向氏兄弟是賣座片王,亦引申很多B級賣埠動作片。當時港產片是搶手貨,引來很多行外人都來參一腳,弄得水準參差不齊,加上鄰國的電影工業迎頭趕上,所謂不進則退,風光的十年亦鋪下了香港電影業走下坡的伏線。
咁長氣,都係想講,「奪帥」像極了當年的B級動作片產物,你可以說是粗製濫造,亦可以說是計算準確。看「奪帥」已經是加進一種懷舊的心情,連演員都有當時的味道:恬妞已經是那麼只屬於那年代,李修賢是「奇案系列」的大配角警長李修賢,最攪笑是任達華,活像當年接戲亂接一通的爛片王,一樣的行行企企,自持是賣埠保證而交行貨等收工的任達華。
雖然有懷舊心情投放,倒掩蓋不了「奪帥」劇情的單薄,角色的平面,導技的平庸。羅守耀像中了「Sin City」的毒,硬要把CGI的血腥味加進一個地道的黑吃黑的類型片裡,好聽點是「揉合」,難聽的是格格不入,沒有消化地加插大量CGI斷手斷腳,不覺暴力,反覺滑稽。
不過作為集體回憶,看「奪帥」可以重溫「午夜場」時代的快樂時光。如果「奪帥」可以義無反顧地找來大島由加利,孟海,張國強,仇雲峰等一班賣埠片過客來演的話,我會更加佩服。老實說,羅守耀應該認真地考慮一下這個方案,名正言順拍一套向B級賣埠動作片致敬的電影,像「Planet Terror」那種,未嘗是一條出路。
評分:**(out of 4)
咁長氣,都係想講,「奪帥」像極了當年的B級動作片產物,你可以說是粗製濫造,亦可以說是計算準確。看「奪帥」已經是加進一種懷舊的心情,連演員都有當時的味道:恬妞已經是那麼只屬於那年代,李修賢是「奇案系列」的大配角警長李修賢,最攪笑是任達華,活像當年接戲亂接一通的爛片王,一樣的行行企企,自持是賣埠保證而交行貨等收工的任達華。
雖然有懷舊心情投放,倒掩蓋不了「奪帥」劇情的單薄,角色的平面,導技的平庸。羅守耀像中了「Sin City」的毒,硬要把CGI的血腥味加進一個地道的黑吃黑的類型片裡,好聽點是「揉合」,難聽的是格格不入,沒有消化地加插大量CGI斷手斷腳,不覺暴力,反覺滑稽。
不過作為集體回憶,看「奪帥」可以重溫「午夜場」時代的快樂時光。如果「奪帥」可以義無反顧地找來大島由加利,孟海,張國強,仇雲峰等一班賣埠片過客來演的話,我會更加佩服。老實說,羅守耀應該認真地考慮一下這個方案,名正言順拍一套向B級賣埠動作片致敬的電影,像「Planet Terror」那種,未嘗是一條出路。
評分:**(out of 4)
2008-05-26
影評:Rescue Dawn.自虐狂
不是風涼話,我真的覺得如果Christian Bale到現在還沒有看過心理醫生的話,是奇蹟。
看「Rescue Dawn」,就是在等看Christian Bale變形:由肥變瘦,由官仔骨骨的飛機師變做篷頭垢面,受盡折磨的階下囚。看得肉緊,因為Christian Bale(或配角Steve Zahn與Jeremy Davis)是完全不錫身的投入角色。看著他們的演出,會不其然擔心他們的心理生理狀況,這樣自殘身體的演出令我又難堪,又佩服。看「Rescue Dawn」就是這麼的百感交集又矛盾的滋味;又真實,又詭秘;又幽默,又冷血。
真實,是因為三個主角都彰顯了被囚困時的三種不同人性。有人要逃出,有人要留低,有人搖擺不定。真實是當要進行逃獄大計時,最冷靜的人都會方寸大亂,拿了不該拿的,又不拿最重要的。看著導演Werner Herzog的鏡頭引導觀眾看著主角們手忙腳亂之下錯過最應該帶走的東西,既荒謬又心痛,我是笑好還是嘆氣好?不知道,只知道我看得很投入。
導演Werner Herzog前作是紀錄片「熊人(Grizzly Man)」,我還未看,但知道是慘不忍睹的恐怖經歷,恐怖在那個熊學家活生生被吃掉是真人真事。「Rescue Dawn」也是改編真人真事,但差不多拍得像一套紀錄片一樣。如果沒有結尾的happy ending,那是一個教人異常心寒的觀影經驗。
當過「美色殺人狂」,種族歧視的二世祖(Shaft),骨瘦如柴的「The Mechanist」,史上最冷峻的蝙蝠俠,跛了腳的窮光蛋(3:10 To Yuma),得把口的廢柴古惑仔(Harsh Time),到現在的「Rescue Dawn」,Christian仔真係自殘當食生菜。現在再說甚麼「方法演技」的話,代表人物已經不會首先想到Robert DeNiro。Christian Bale對這一代演員來說就是有這麼的前瞻性和實驗性的特質。說Cate Blanchett沒有封過影后而遺憾嗎?試想像Christian Bale到現在連一個奧斯卡提名都沒有拿過,那更是百思不得其解的千古懸案。
你知道嗎?如果Christian Bale現在走去拍一套浪漫愛情小品,那才是最震驚整個影圈的大事。
評分:***1/2(out of 4)
看「Rescue Dawn」,就是在等看Christian Bale變形:由肥變瘦,由官仔骨骨的飛機師變做篷頭垢面,受盡折磨的階下囚。看得肉緊,因為Christian Bale(或配角Steve Zahn與Jeremy Davis)是完全不錫身的投入角色。看著他們的演出,會不其然擔心他們的心理生理狀況,這樣自殘身體的演出令我又難堪,又佩服。看「Rescue Dawn」就是這麼的百感交集又矛盾的滋味;又真實,又詭秘;又幽默,又冷血。
真實,是因為三個主角都彰顯了被囚困時的三種不同人性。有人要逃出,有人要留低,有人搖擺不定。真實是當要進行逃獄大計時,最冷靜的人都會方寸大亂,拿了不該拿的,又不拿最重要的。看著導演Werner Herzog的鏡頭引導觀眾看著主角們手忙腳亂之下錯過最應該帶走的東西,既荒謬又心痛,我是笑好還是嘆氣好?不知道,只知道我看得很投入。
導演Werner Herzog前作是紀錄片「熊人(Grizzly Man)」,我還未看,但知道是慘不忍睹的恐怖經歷,恐怖在那個熊學家活生生被吃掉是真人真事。「Rescue Dawn」也是改編真人真事,但差不多拍得像一套紀錄片一樣。如果沒有結尾的happy ending,那是一個教人異常心寒的觀影經驗。
當過「美色殺人狂」,種族歧視的二世祖(Shaft),骨瘦如柴的「The Mechanist」,史上最冷峻的蝙蝠俠,跛了腳的窮光蛋(3:10 To Yuma),得把口的廢柴古惑仔(Harsh Time),到現在的「Rescue Dawn」,Christian仔真係自殘當食生菜。現在再說甚麼「方法演技」的話,代表人物已經不會首先想到Robert DeNiro。Christian Bale對這一代演員來說就是有這麼的前瞻性和實驗性的特質。說Cate Blanchett沒有封過影后而遺憾嗎?試想像Christian Bale到現在連一個奧斯卡提名都沒有拿過,那更是百思不得其解的千古懸案。
你知道嗎?如果Christian Bale現在走去拍一套浪漫愛情小品,那才是最震驚整個影圈的大事。
評分:***1/2(out of 4)
2008-05-16
影評:The Nanny Dairies(保姆日記).憎人富貴厭人貧
這是看完「保姆日記」才知道的:原來電影導演是Shari Springer Berman 和 Robert Pulcini,他們前作是「American Splendor」,一套有關美國小眾漫畫家Harvey Pekar的佳作。此發現又殘酷又悲哀:作為獨立電影人,願意去接拍並改編一本非常暢銷的小說為電影並不難明白,但是為何那麼有潛質有才華的導演,可以把小說拍成這麼媚俗又不合情理,就令我大惑不解。
Scarlett Johansson飾演一個沒有方向的大學畢業生Annie,偶然在中央公園拯救了一個孩子避過意外,孩子母親Mrs X(Laura Linney飾)誤認Annie為Nanny,誤打誤撞展開其瞞上欺下的保姆生涯。
電影頭三十分鐘是頗有趣的:把紐約市比喻為一個隨意參觀的博物館,把女主角幻想與現實揉合創造出一個都市狂想世界,頗有「Ally McBeal」風采。但發展下去便越來越不對勁:想在有錢人家疏忽照顧小童上搞些諷刺性又搞不好,角色也是全程一廂情願地討厭,Laura Linney冷漠得不合邏輯,客串性質的Paul Giamatti演Mr. X是一貫有錢人模樣,對Paul Giamatti來說根本沒有難度;更甚是Scarlett Johansson的角色,我明白她的角色失落些什麼,卻難以明白她如何在當保姆過程中得著什麼。她實在沒有理由容忍Mrs.X那不合乎人道又無從捉摸的性格。
結局安排Mrs. X與Annie互相諒解是有點啼笑皆非:其實兩個對沖角色都沒有redemption價值,只怪劇本由頭到尾把闊太們描寫得太高傲太醜陋太不近人情,把Annie描寫得太窩囊太沒有主見。看一套戲如何差可以知道看另一套戲如何好:「穿Prada的惡魔」的老闆與下屬關係可以清楚地鋪排出來,互有衝突又不失人性,最後兩個角色是從互相學習中成長,又沒有犧牲各自獨有的性格。「保姆日記」呢?角色性格都搞得模稜兩可,更不要說對其它地方有寄望了。
評分:*1/2(out of 4)
Scarlett Johansson飾演一個沒有方向的大學畢業生Annie,偶然在中央公園拯救了一個孩子避過意外,孩子母親Mrs X(Laura Linney飾)誤認Annie為Nanny,誤打誤撞展開其瞞上欺下的保姆生涯。
電影頭三十分鐘是頗有趣的:把紐約市比喻為一個隨意參觀的博物館,把女主角幻想與現實揉合創造出一個都市狂想世界,頗有「Ally McBeal」風采。但發展下去便越來越不對勁:想在有錢人家疏忽照顧小童上搞些諷刺性又搞不好,角色也是全程一廂情願地討厭,Laura Linney冷漠得不合邏輯,客串性質的Paul Giamatti演Mr. X是一貫有錢人模樣,對Paul Giamatti來說根本沒有難度;更甚是Scarlett Johansson的角色,我明白她的角色失落些什麼,卻難以明白她如何在當保姆過程中得著什麼。她實在沒有理由容忍Mrs.X那不合乎人道又無從捉摸的性格。
結局安排Mrs. X與Annie互相諒解是有點啼笑皆非:其實兩個對沖角色都沒有redemption價值,只怪劇本由頭到尾把闊太們描寫得太高傲太醜陋太不近人情,把Annie描寫得太窩囊太沒有主見。看一套戲如何差可以知道看另一套戲如何好:「穿Prada的惡魔」的老闆與下屬關係可以清楚地鋪排出來,互有衝突又不失人性,最後兩個角色是從互相學習中成長,又沒有犧牲各自獨有的性格。「保姆日記」呢?角色性格都搞得模稜兩可,更不要說對其它地方有寄望了。
評分:*1/2(out of 4)
2008-05-15
影評:長江7號(CJ7).追落後
不夠趕潮流的影評寫得很多,但從來沒有像現在才談「長江7號」那麼過盡千帆。其實只不過是四個月前的電影,就是好像已上映了很久,現在才寫好像已沒有什麼人理會。「長江7號」真的那麼經不起時間考驗嗎?
外面反應是好壞參半,我覺得中規中矩。CG特技在「功夫」用得過火了,這次雖然收歛了仍然覺得太倚賴電腦。長江7號雖然可愛,都不及徐嬌一舉手一投足最率性自然的反應來得親切。周星馳這次退後一步讓徐嬌做主導是明智的決定:電影的成功差不多全繫在這9歲女(男)孩子身上,找到一個如此合適的小演員,交出如此牽動觀眾情緒的演出,那才是真正的電影特技。
電影其他地方差不多都是把電影拖垮的元素,一班非常誇張的配角,我是邊看邊搖頭,只有林子聰那表裡不一的惡工頭較有效果。CGI如上所說還是overuse,作為喜劇可以笑的地方寥寥可數,不過這是周星馳的刻意經營吧。不過有幾場戲還是相當深刻,如父子吵架講盡晦氣一幕;周星馳因工殉職(怕且已沒有人介意我穿橋吧!),兒子不肯接受事實的反應,是活生生的悲涼,看得毛管直豎,都是全靠徐嬌揣摩得宜的結果。
看完「長江7號」,驟覺周星馳也是某個年代的產物。我懷念90年代的周星馳,但亦明白周星馳努力重塑自己的苦心。喜劇演員要走的路總是特別艱苦,偶一不慎便只可變成另一個許冠文:初出道的周星馳被說成許冠文第二是誇獎;今時今日被說成許冠文是貶低了。
評分:***(out of 4)
外面反應是好壞參半,我覺得中規中矩。CG特技在「功夫」用得過火了,這次雖然收歛了仍然覺得太倚賴電腦。長江7號雖然可愛,都不及徐嬌一舉手一投足最率性自然的反應來得親切。周星馳這次退後一步讓徐嬌做主導是明智的決定:電影的成功差不多全繫在這9歲女(男)孩子身上,找到一個如此合適的小演員,交出如此牽動觀眾情緒的演出,那才是真正的電影特技。
電影其他地方差不多都是把電影拖垮的元素,一班非常誇張的配角,我是邊看邊搖頭,只有林子聰那表裡不一的惡工頭較有效果。CGI如上所說還是overuse,作為喜劇可以笑的地方寥寥可數,不過這是周星馳的刻意經營吧。不過有幾場戲還是相當深刻,如父子吵架講盡晦氣一幕;周星馳因工殉職(怕且已沒有人介意我穿橋吧!),兒子不肯接受事實的反應,是活生生的悲涼,看得毛管直豎,都是全靠徐嬌揣摩得宜的結果。
看完「長江7號」,驟覺周星馳也是某個年代的產物。我懷念90年代的周星馳,但亦明白周星馳努力重塑自己的苦心。喜劇演員要走的路總是特別艱苦,偶一不慎便只可變成另一個許冠文:初出道的周星馳被說成許冠文第二是誇獎;今時今日被說成許冠文是貶低了。
評分:***(out of 4)
2008-05-14
影評:Sleuth.孩子氣
重拍「Sleuth」是令人期待的,因為導演Kenneth Branagh可以掌握到英式文化的精粹,編劇Harold Pinter擅長撰寫尖酸刻薄對白,還有兩代型男坐陣,期望中電影起碼可做到你虞我詐的迫力,可惜出來效果似小鞋子玩泥沙,似鬥氣多過鬥智鬥力。
米高堅是大作家,有頭有面有錢人,老婆卻紅杏出牆,搭上了無名小演員祖迪羅。小演員代新相好出頭,到外觀古色古香但室內別有洞天,機關重重的大宅找大作家攤牌。整套電影便是圍繞兩男互有攻守的心理戰發生。開首看其實頗有趣,尤其是Kenneth Branagh的靜態處理手法和突兀但又充滿暗示的取鏡襯托下,頗有戲味。不過發展下去就察覺劇本的無聊無稽,故事小題大做。大屋設計好像很高科技,卻是過了氣的未來設計,跟電影一樣是30年前看前衛,30年後已趕不上潮流。
其實米高堅與祖迪羅都演得不錯的,雖然流於舞台劇式誇張,對白又太堆砌,驟耳聽好像很精警,細心想其實是超現實,有血有肉的角色不會隨便說得出如此精心計算的對白,現在電影效果感覺是強烈堆砌,就算某些位可堪玩味,亦流於預先設計,似在看兩名演員認真地讀劇本排戲多於融入他們的困獸鬥。結尾是反高潮,此類落雨收柴的結局仍會在今時今日的電影發生,只是沒有想到是從這個班底弄出來。如果說是否意料之外,我想撇開是好是壞,我算是沒有想及電影會如此收結吧。
評分:**(out of 4)
米高堅是大作家,有頭有面有錢人,老婆卻紅杏出牆,搭上了無名小演員祖迪羅。小演員代新相好出頭,到外觀古色古香但室內別有洞天,機關重重的大宅找大作家攤牌。整套電影便是圍繞兩男互有攻守的心理戰發生。開首看其實頗有趣,尤其是Kenneth Branagh的靜態處理手法和突兀但又充滿暗示的取鏡襯托下,頗有戲味。不過發展下去就察覺劇本的無聊無稽,故事小題大做。大屋設計好像很高科技,卻是過了氣的未來設計,跟電影一樣是30年前看前衛,30年後已趕不上潮流。
其實米高堅與祖迪羅都演得不錯的,雖然流於舞台劇式誇張,對白又太堆砌,驟耳聽好像很精警,細心想其實是超現實,有血有肉的角色不會隨便說得出如此精心計算的對白,現在電影效果感覺是強烈堆砌,就算某些位可堪玩味,亦流於預先設計,似在看兩名演員認真地讀劇本排戲多於融入他們的困獸鬥。結尾是反高潮,此類落雨收柴的結局仍會在今時今日的電影發生,只是沒有想到是從這個班底弄出來。如果說是否意料之外,我想撇開是好是壞,我算是沒有想及電影會如此收結吧。
評分:**(out of 4)
2008-05-05
影評:Feast of Love(濃情知味).愛.乏味
看「濃情知味」千萬不要有對「真的戀愛了」的期望,以為是一套眾多愛情線交錯而成的窩心小品。中英文片名都改壞名:「濃情知味」的主菜伴碟都淡而無味;英文名「Feast of Love」,環觀電影中那麼多不必要的裸露鏡頭,倒不如叫「Feast of Lust」更加貼切。
電影以Morgan Freeman的角色為出發點,他演Portland鎮上的大學教授,因為某原因(其實原因不怎麼難估,不外乎是家庭問題)而放悠長假期,用上大量時間流連咖啡店,酒吧,鄰居屋企,當其小鎮御用心理醫生:所有角色遇上愛情疑難都會向他求救,所有心底話都會向他說。戲中角色的眉頭眼額他都看得穿,彷彿是「衰鬼上帝」變出來的凡間先知。Morgan Freeman演這類智者形角色可謂手到拿來,問題是他的角色越親切完美,週遭的角色越顯得無知愚蠢。Morgan Freeman的忠告亦不顯得特別奏效,可以說是:你有你講,佢有佢做。電影看似是強調愛有天意,要來要走無法預知,那便更加與Morgan Freeman嘗試解決難題的態度互相違背,那要此角色來穿引些甚麼呢?
其實「濃情知味」不是一套feel good movie沒有所謂,宣傳上刻意隱瞞此事實亦情有可原(甚至會有很多觀眾,包括我,覺得Selma Blair,Radha Mitchell,Alexa Davalos一眾女演員的全裸演出是意外收穫),問題是所有角色實在太公式,非常虛浮,一點實在感都沒有,這對於電影發展下去標榜的活生生的情慾關係有點自打嘴巴。
全片表現最佳的是Greg Kinnear,他把Bradley這個永遠摸不透情是甚麼的中年情癡演得入型入格,雖然是樣板化角色,亦不得不讚一下他可以在僅有空間有莫大發揮。看著他每次失婚後自娛自嘲,但一次又一次不問理由的投入另一段感情是全片最無稽又最哭笑不得的地方。
評分:**(out of 4)
電影以Morgan Freeman的角色為出發點,他演Portland鎮上的大學教授,因為某原因(其實原因不怎麼難估,不外乎是家庭問題)而放悠長假期,用上大量時間流連咖啡店,酒吧,鄰居屋企,當其小鎮御用心理醫生:所有角色遇上愛情疑難都會向他求救,所有心底話都會向他說。戲中角色的眉頭眼額他都看得穿,彷彿是「衰鬼上帝」變出來的凡間先知。Morgan Freeman演這類智者形角色可謂手到拿來,問題是他的角色越親切完美,週遭的角色越顯得無知愚蠢。Morgan Freeman的忠告亦不顯得特別奏效,可以說是:你有你講,佢有佢做。電影看似是強調愛有天意,要來要走無法預知,那便更加與Morgan Freeman嘗試解決難題的態度互相違背,那要此角色來穿引些甚麼呢?
其實「濃情知味」不是一套feel good movie沒有所謂,宣傳上刻意隱瞞此事實亦情有可原(甚至會有很多觀眾,包括我,覺得Selma Blair,Radha Mitchell,Alexa Davalos一眾女演員的全裸演出是意外收穫),問題是所有角色實在太公式,非常虛浮,一點實在感都沒有,這對於電影發展下去標榜的活生生的情慾關係有點自打嘴巴。
全片表現最佳的是Greg Kinnear,他把Bradley這個永遠摸不透情是甚麼的中年情癡演得入型入格,雖然是樣板化角色,亦不得不讚一下他可以在僅有空間有莫大發揮。看著他每次失婚後自娛自嘲,但一次又一次不問理由的投入另一段感情是全片最無稽又最哭笑不得的地方。
評分:**(out of 4)
2008-05-04
影評:Die Fälscher(The Counterfeiters /偽術大師).納粹是一盤生意
奧地利電影「偽術大師」是本年度最佳外語片得主。劇情圍繞二次大戰中,納粹德軍操控下的猶太人集中營發生。當時納粹黨組織一班有特別技能的猶太人士,為德軍研發造偽鈔技術,一來是為了向市場引進大量敵方貨幣擾亂經濟秩序,二來是為德軍提供資金打仗。這班「受恩准」的猶太囚犯雖然不是食好住好,至少也是高床軟枕,與鄰邊的其他猶太人待遇有莫大差別。電影主角Salomon Sorowitsch(Karl Markovics飾)被關進集中營前是偽證商,強調搞藝術賺錢不如直接做錢,果真一語成讖,換來十多年活在天堂與地獄之間的奇情生涯。
其實此類有關納粹題材的電影已經拍得不少,像「偽術大師」般標榜真人真事改編亦不會大大增加吸引力。電影本身頗為平鋪直敍,唯慶幸是全長只有90分鐘,沒有拖慢電影節奏。改編自Adolf Burger的回憶錄,電影中的Adolf Burger(August Diehl飾)是馬克斯主義者,並非安排為主線,他的角色甚至被描寫成搞亂檔之流:他堅持不會為德軍順利生產偽美鈔而為敵人提供戰爭資金,差點連累一眾同僚被害,到最後又因為此堅持而真的等到重光之日而成為人民英雄,其實是傻人有傻福。
相比之下真正主角Salomon Sorowitsch便較有血有肉,他的目標只是為了保命,做不做成納粹幫兇由不得他,不過他做人底線是不會出賣朋友,所以就算Adolf Burger為保尊嚴骨氣而令其他同僚差點賠上性命亦沒有供他出來:大家到底是同一條船,一雙手可以幫到的就是這麼多。或者Adolf Burger在回憶錄亦認知到戰爭之下各為其主的人性展現,或許他亦同意Salomon Sorowitsch的觀點:保住命仔才是最重要,才讓Sorowitsch當故事主角。
全片最有趣角色反而是那個捉主角,又要靠主角做偽鈔的德軍頭目。他的那種雖嚴厲但笑容和藹,態度親切的行為,其實比起他冷血暴戾的手下更陰森恐怖。電影帶出了壞納粹,好納粹的分別:壞納粹是嗜殺者令人毛骨悚然,但他們是真心信奉其歪理是真理,誓死效忠納粹。好納粹原來是牆頭草,其實跟猶太人主角一樣都是保命一族,為撈油水,大難臨頭各自飛,甚至假裝為猶太人避難亦在所不計。主角最後是羞恥心作祟,在賭桌上把所有偽鈔豪輸出去,為的也是想挽回一點點僅餘的尊嚴。
劇本上有一個頗突兀的缺憾是,當德軍頭目在死期當日迫交出假美鈔,一眾偽術大師死到臨頭之際,主角何以可突然「嘔」出一大疊假美鈔出來?從Adolf Burger驚訝表情來看應該不是他的安排,但事後又無從解釋,為什麼呢??
評分:***1/2 (out of 4)
其實此類有關納粹題材的電影已經拍得不少,像「偽術大師」般標榜真人真事改編亦不會大大增加吸引力。電影本身頗為平鋪直敍,唯慶幸是全長只有90分鐘,沒有拖慢電影節奏。改編自Adolf Burger的回憶錄,電影中的Adolf Burger(August Diehl飾)是馬克斯主義者,並非安排為主線,他的角色甚至被描寫成搞亂檔之流:他堅持不會為德軍順利生產偽美鈔而為敵人提供戰爭資金,差點連累一眾同僚被害,到最後又因為此堅持而真的等到重光之日而成為人民英雄,其實是傻人有傻福。
相比之下真正主角Salomon Sorowitsch便較有血有肉,他的目標只是為了保命,做不做成納粹幫兇由不得他,不過他做人底線是不會出賣朋友,所以就算Adolf Burger為保尊嚴骨氣而令其他同僚差點賠上性命亦沒有供他出來:大家到底是同一條船,一雙手可以幫到的就是這麼多。或者Adolf Burger在回憶錄亦認知到戰爭之下各為其主的人性展現,或許他亦同意Salomon Sorowitsch的觀點:保住命仔才是最重要,才讓Sorowitsch當故事主角。
全片最有趣角色反而是那個捉主角,又要靠主角做偽鈔的德軍頭目。他的那種雖嚴厲但笑容和藹,態度親切的行為,其實比起他冷血暴戾的手下更陰森恐怖。電影帶出了壞納粹,好納粹的分別:壞納粹是嗜殺者令人毛骨悚然,但他們是真心信奉其歪理是真理,誓死效忠納粹。好納粹原來是牆頭草,其實跟猶太人主角一樣都是保命一族,為撈油水,大難臨頭各自飛,甚至假裝為猶太人避難亦在所不計。主角最後是羞恥心作祟,在賭桌上把所有偽鈔豪輸出去,為的也是想挽回一點點僅餘的尊嚴。
劇本上有一個頗突兀的缺憾是,當德軍頭目在死期當日迫交出假美鈔,一眾偽術大師死到臨頭之際,主角何以可突然「嘔」出一大疊假美鈔出來?從Adolf Burger驚訝表情來看應該不是他的安排,但事後又無從解釋,為什麼呢??
評分:***1/2 (out of 4)
2008-05-03
影評:Bee Movie(蜜蜂電影).蜜蜂向著您單眼
「Bee Movie」不是第一套靠聲音演員名氣而賣宣傳的三維動畫,卻一定最用得其所的一部,只因為主角配音的正是「宋飛」Jerry Seinfeld。就算你本身已經是「宋飛」迷,你仍然不可能想像Jerry Seinfeld在美國本土的名氣有多大。「Bee Movie」是一套「先聲奪人」的電影,沒有「宋飛」的聲音,沒有「宋飛」式無聊棟篤笑話,電影根本不會成事。
電影本身有很重「蟻哥正傳」的影子,都是小人物勇抗大財團的昆蟲人類的變奏版,特色是這次人類與蜜蜂可用言語正常溝通,印象中這種安排好像在仿現實的三維動畫中沒有出現過(「五星級大鼠」中的老鼠與人類亦不能用言語交談),這種有違常規的安排,卻正正建造一個表演平台給Jerry Seinfeld為所欲為。
頭三份一講述小蜜蜂巴里在蜂巢中的日常生活比較沉悶,當中段發展到流落紐約便一發不可收拾的捧腹大笑,女主角雲妮絲維嘉聲線亦有喜劇感,可能制衡Seinfeld。最抵死是Chris Rock聲演一隻蚊,車擋上那幕非常過癮。電影亦非常了解,故事本身關於小蜜蜂狀告人類竊取蜜糖的荒謬性,所以當中充斥著大量winking joke:正當觀眾覺得戲軌越搞越離譜,Jerry Seinfeld就會用此類笑話提醒你別太認真,這畢竟是我用來作棟篤笑表演的另一個平台而已。
電影有大量「串星」:蜜蜂版Larry King;Ray Liotta ("He is not a goodfella, he's badfella!");改壞名的歌手Sting;最爆笑是可憐的「小熊維尼」,其受到的「非人道」的對待直迫「史力加」的薑餅人。
我嘗試看數分鐘的廣東話版,但實在看不下去,不是林海峰的問題,是電影本身Jerry Seinfeld的主導性太強,引致笑位如果直譯的話除了Seinfeld自己說否則不會說得好,自創廣府語笑話又扼殺了電影本身原意。不過聽到鄭融的懶音我更加打冷震,扼不扼殺我都不會和她浪費時間了。
評分:*** (out of 4)
電影本身有很重「蟻哥正傳」的影子,都是小人物勇抗大財團的昆蟲人類的變奏版,特色是這次人類與蜜蜂可用言語正常溝通,印象中這種安排好像在仿現實的三維動畫中沒有出現過(「五星級大鼠」中的老鼠與人類亦不能用言語交談),這種有違常規的安排,卻正正建造一個表演平台給Jerry Seinfeld為所欲為。
頭三份一講述小蜜蜂巴里在蜂巢中的日常生活比較沉悶,當中段發展到流落紐約便一發不可收拾的捧腹大笑,女主角雲妮絲維嘉聲線亦有喜劇感,可能制衡Seinfeld。最抵死是Chris Rock聲演一隻蚊,車擋上那幕非常過癮。電影亦非常了解,故事本身關於小蜜蜂狀告人類竊取蜜糖的荒謬性,所以當中充斥著大量winking joke:正當觀眾覺得戲軌越搞越離譜,Jerry Seinfeld就會用此類笑話提醒你別太認真,這畢竟是我用來作棟篤笑表演的另一個平台而已。
電影有大量「串星」:蜜蜂版Larry King;Ray Liotta ("He is not a goodfella, he's badfella!");改壞名的歌手Sting;最爆笑是可憐的「小熊維尼」,其受到的「非人道」的對待直迫「史力加」的薑餅人。
我嘗試看數分鐘的廣東話版,但實在看不下去,不是林海峰的問題,是電影本身Jerry Seinfeld的主導性太強,引致笑位如果直譯的話除了Seinfeld自己說否則不會說得好,自創廣府語笑話又扼殺了電影本身原意。不過聽到鄭融的懶音我更加打冷震,扼不扼殺我都不會和她浪費時間了。
評分:*** (out of 4)
2008-04-29
影評:Dan in Real Life(真的戀錯了).真的讚錯了
「Dan in Real Life」在美國得到蠻高評價,被認為是Steve Carell「唻多件衰鬼上帝」後回勇之作。個人則認為過譽了,只是僅僅合格,論平衡溫情與喜劇元素的效果還不及「陽光小小姐」的一半,更枉論與「The 40-year-old Virgin」比較。
問題是出於電影的定位不明,表面上好像是一套有血有肉的現實性喜劇,如「酒佬日記」或導演Peter Hedges的前作「Pieces of April」,事實上只是一套較「非常外父揀女婿」正常少少的大路胡鬧戲。Steve Carell在戲裡爬高爬低,大show核突舞姿 ,卻又要裝出一封比「陽光小小姐」的自殺傾向舅父還要正經的模樣,現在電影出來的效果有點高不成低不就,頗為尷尬。
至於很多人說Steve Carell與Juliette Binoche出奇地有火花,我只可以說這個配搭頗有新意,書局裡相遇的一場戲較為特別,但以女主角的性格去死心塌地的愛上男主角又稍欠說服力。更糟的是男主角的三個女兒,雖然說是想以父女間的矛盾帶出男主角的種種煩惱,但三個女兒對父親表達的憎恨實在有點過火,電影從頭到尾都表達不到這個老竇有啥不好:過份保護?口不對心?是死罪嗎?有需要受到三個女兒如此對待嗎?
Steve Carell很有Ben Stiller的影子,是和善和演技較好些的版本,就算是發脾氣也可愛些。我卻不希望他走Ben Stiller的舊路,希望新作「Get Smart」可以確立其影壇的地位,而不是在影圈載浮載沉幾年後又失了蹤,否則我寧願只看「The Office」。
最可取的是「挪威林一峰」Sondre Lerche的配樂,為電影注入生氣,有一種悠然自得的閒著,勉強為電影挽回不少分數。
評分:**(out of 4)
問題是出於電影的定位不明,表面上好像是一套有血有肉的現實性喜劇,如「酒佬日記」或導演Peter Hedges的前作「Pieces of April」,事實上只是一套較「非常外父揀女婿」正常少少的大路胡鬧戲。Steve Carell在戲裡爬高爬低,大show核突舞姿 ,卻又要裝出一封比「陽光小小姐」的自殺傾向舅父還要正經的模樣,現在電影出來的效果有點高不成低不就,頗為尷尬。
至於很多人說Steve Carell與Juliette Binoche出奇地有火花,我只可以說這個配搭頗有新意,書局裡相遇的一場戲較為特別,但以女主角的性格去死心塌地的愛上男主角又稍欠說服力。更糟的是男主角的三個女兒,雖然說是想以父女間的矛盾帶出男主角的種種煩惱,但三個女兒對父親表達的憎恨實在有點過火,電影從頭到尾都表達不到這個老竇有啥不好:過份保護?口不對心?是死罪嗎?有需要受到三個女兒如此對待嗎?
Steve Carell很有Ben Stiller的影子,是和善和演技較好些的版本,就算是發脾氣也可愛些。我卻不希望他走Ben Stiller的舊路,希望新作「Get Smart」可以確立其影壇的地位,而不是在影圈載浮載沉幾年後又失了蹤,否則我寧願只看「The Office」。
最可取的是「挪威林一峰」Sondre Lerche的配樂,為電影注入生氣,有一種悠然自得的閒著,勉強為電影挽回不少分數。
評分:**(out of 4)
2008-04-27
影評:The Forbidden Kingdom(功夫之王).Respect就OK
可以為一場戲去特別推薦去看「功夫之王」嗎?但我並不是說李連杰與成龍對打的那場重頭戲...而答案是,可以的。
「功夫之王」是預期的東拼西湊,難得的是出來的成績沒有預期的雜亂,導演Rob Minkoff作為番鬼佬可以把一個東方神化故事有條不紊的拍攝出來其實已相當不俗。聽說編劇John Fusco是功夫片迷,從電影中絕對看得出來:那個用經典邵氏海報構圖的片頭已先拔頭籌,電影中不少角色亦向港產武俠片「致敬」:如成龍的卓一航造型,耍的是醉拳;李冰冰是白髮魔女的重生;劉亦菲叫金燕子;李連杰的Silent Monk似寧采臣多過似和尚。戲中場景也是,總是有別的影子。劇本上引用了不少港產武俠片情節,我最深刻卻是金燕子的一句“Come Drink With Me!”(「大醉俠」的英文戲名),完全投外國觀眾所好。
相信很多觀眾會嫌「功夫之王」不倫不類,古代中原又講英語對白。我則覺得不妨放開懷抱去看吧,「功夫之王」擺明是大話西遊,定位很清楚是一套fantasy for family,編導做足功課才敢有的放矢,沒有弄至拍的跟看的都尷尬,做到尊重武俠片文化而不止借題發揮那麼簡單,我覺得已合格有餘。留意「功夫之王」原本有傳是Peter Jackson導演的,「功夫之王」某些場面亦算拍出「魔戒」的氣勢。
我特別想提一下成龍,很多人都對他沒有多大好感,我認為畢竟對他太苛刻了。這幾年來看到他在香港電影上求變精神,雖然在荷里活電影方面是越來越不濟,「功夫之王」卻絕對是回勇之作:扮老人似模似樣,以54歲高齡重耍一次醉拳亦教人叫好,尤其是說英語對白的技巧和語氣,這次有大大的改善,特別是這次他角色的對白非常多,看得出成龍是樂在其中的去演,跟「Rush Hour」系列的表現好太多了。至於替身問題,我會採較寬恕的態度對待,私生活方面就更加不干我的事了。
至於那所謂的一場戲是甚麼,自己去看吧,總之那場戲的那個笑位很有八十年代「五福星」,「最佳損友」的爆笑元素,是久違了的港式笑料。John Fusco不會也是王晶的fan屎吧?
評分:***(out of 4)
「功夫之王」是預期的東拼西湊,難得的是出來的成績沒有預期的雜亂,導演Rob Minkoff作為番鬼佬可以把一個東方神化故事有條不紊的拍攝出來其實已相當不俗。聽說編劇John Fusco是功夫片迷,從電影中絕對看得出來:那個用經典邵氏海報構圖的片頭已先拔頭籌,電影中不少角色亦向港產武俠片「致敬」:如成龍的卓一航造型,耍的是醉拳;李冰冰是白髮魔女的重生;劉亦菲叫金燕子;李連杰的Silent Monk似寧采臣多過似和尚。戲中場景也是,總是有別的影子。劇本上引用了不少港產武俠片情節,我最深刻卻是金燕子的一句“Come Drink With Me!”(「大醉俠」的英文戲名),完全投外國觀眾所好。
相信很多觀眾會嫌「功夫之王」不倫不類,古代中原又講英語對白。我則覺得不妨放開懷抱去看吧,「功夫之王」擺明是大話西遊,定位很清楚是一套fantasy for family,編導做足功課才敢有的放矢,沒有弄至拍的跟看的都尷尬,做到尊重武俠片文化而不止借題發揮那麼簡單,我覺得已合格有餘。留意「功夫之王」原本有傳是Peter Jackson導演的,「功夫之王」某些場面亦算拍出「魔戒」的氣勢。
我特別想提一下成龍,很多人都對他沒有多大好感,我認為畢竟對他太苛刻了。這幾年來看到他在香港電影上求變精神,雖然在荷里活電影方面是越來越不濟,「功夫之王」卻絕對是回勇之作:扮老人似模似樣,以54歲高齡重耍一次醉拳亦教人叫好,尤其是說英語對白的技巧和語氣,這次有大大的改善,特別是這次他角色的對白非常多,看得出成龍是樂在其中的去演,跟「Rush Hour」系列的表現好太多了。至於替身問題,我會採較寬恕的態度對待,私生活方面就更加不干我的事了。
至於那所謂的一場戲是甚麼,自己去看吧,總之那場戲的那個笑位很有八十年代「五福星」,「最佳損友」的爆笑元素,是久違了的港式笑料。John Fusco不會也是王晶的fan屎吧?
評分:***(out of 4)
2008-04-26
影評:No Country for Old Men(二百萬奪命奇案).最佳員工
「No Country for Old Men」是高安兄弟回勇之作,但又不是理直氣壯地重玩他們拿手好戲。「Fargo」是懸疑幽默暴力荒謬元素集於一身的顛峰作,隨後的「A Simple Plan」與「Fargo」風格近似,亦不失為刻劃人性醜陋之佳作。「逃獄三王」和「師奶殺手」的硬滑稽我就不懂欣賞了。「No Country for Old Men」似乎是前兩套純喜劇慘遭滑鐵盧後,高安兄弟決意丟掉喜劇元素,風格最認真的電影,我甚至覺得太認真,硬磞磞的,看得人很不自在: Uneasiness,高安兄弟這次是要你透不過氣。
電影其實是簡單的追逐遊戲,當然很多人都已經為電影加諸很多深層意義,但對我來說,高安兄弟只是想拍一個單純的crime story,塑造一個殺人狂魔新經典,有一些「時不我予」的東西要說,除此之外,別無他求。而「No Country for Old Men」亦絕對滿足了以上三項要求,不多不少,但說是instant classic則過譽了。
電影妙在三個主角你追我逐但從未相遇,那種非常無形的壓迫感濃罩整套電影,人物關係又有點像西部經典「The Good, The bad and the Ugly」。最搶鏡的不說也知道是Anton Chigurh(Javier Bardem飾)。那個姓氏也不知如何讀,怪形怪相怪髮型的冷血殺手。Anton Chigurh經典在被賦予很獨特的性格,但又並非為突出而突出。看「全職殺手」都知道,殺手通常有兩類:一則獨行低調像普通人一樣,否則是招搖得令人側目。但跟「這個殺手不太冷」的Leon一樣,Anton Chigurh似乎是結合以上兩種性格的第三類:性格孤僻得有點自閉,就算是同道來幫手的都要殺;拿著一瓶空氣看似非常招搖,卻又是史上最不留痕跡線索的殺人武器;跟Leon一樣喜歡喝牛奶,有潔僻,幸好還不至於喜歡插花。Anton Chigurh比以往任何電影上的殺手角色都要頑固,對他來說,遇上的人只歸納為三類,要殺的,走不了;不要殺的,不用殺;可殺可不殺的,擲毫決定。Chigurh不是為了好玩而擲毫,更不要說是為錢:他是真的決定不了才擲毫,殺人對他來說是天職,如果不是殺手界的,Anton Chigurh會是一個工作很認真的最佳員工。
相比之下在角色上,Tommy Lee Jones的警長與Josh Brolin的路見拾遺的無業遊民就不那麼突出。Tommy Lee Jones做警察實在是做到爛,反而是2007年綠葉王Josh Brolin刻意收歛的演平凡南方居民有些特色, 其實Llewelyn Moss這角色描寫不比Anton Chigurh差,一場你追我逐中有高手過招的況味,Tommy Lee Jones是隔岸觀火的那個,從“長者”眼中看荒謬的“後生仔”世界,不無唏噓。
評分:***1/2(out of 4)
電影其實是簡單的追逐遊戲,當然很多人都已經為電影加諸很多深層意義,但對我來說,高安兄弟只是想拍一個單純的crime story,塑造一個殺人狂魔新經典,有一些「時不我予」的東西要說,除此之外,別無他求。而「No Country for Old Men」亦絕對滿足了以上三項要求,不多不少,但說是instant classic則過譽了。
電影妙在三個主角你追我逐但從未相遇,那種非常無形的壓迫感濃罩整套電影,人物關係又有點像西部經典「The Good, The bad and the Ugly」。最搶鏡的不說也知道是Anton Chigurh(Javier Bardem飾)。那個姓氏也不知如何讀,怪形怪相怪髮型的冷血殺手。Anton Chigurh經典在被賦予很獨特的性格,但又並非為突出而突出。看「全職殺手」都知道,殺手通常有兩類:一則獨行低調像普通人一樣,否則是招搖得令人側目。但跟「這個殺手不太冷」的Leon一樣,Anton Chigurh似乎是結合以上兩種性格的第三類:性格孤僻得有點自閉,就算是同道來幫手的都要殺;拿著一瓶空氣看似非常招搖,卻又是史上最不留痕跡線索的殺人武器;跟Leon一樣喜歡喝牛奶,有潔僻,幸好還不至於喜歡插花。Anton Chigurh比以往任何電影上的殺手角色都要頑固,對他來說,遇上的人只歸納為三類,要殺的,走不了;不要殺的,不用殺;可殺可不殺的,擲毫決定。Chigurh不是為了好玩而擲毫,更不要說是為錢:他是真的決定不了才擲毫,殺人對他來說是天職,如果不是殺手界的,Anton Chigurh會是一個工作很認真的最佳員工。
相比之下在角色上,Tommy Lee Jones的警長與Josh Brolin的路見拾遺的無業遊民就不那麼突出。Tommy Lee Jones做警察實在是做到爛,反而是2007年綠葉王Josh Brolin刻意收歛的演平凡南方居民有些特色, 其實Llewelyn Moss這角色描寫不比Anton Chigurh差,一場你追我逐中有高手過招的況味,Tommy Lee Jones是隔岸觀火的那個,從“長者”眼中看荒謬的“後生仔”世界,不無唏噓。
評分:***1/2(out of 4)
2008-04-19
"Rewatchability"胡裡胡塗過一萬大關?!
今日上唻blog走番轉,先至發現"Rewatchability"參觀人次已經衝破10700人次。
對於一些熱門blog,blog主努力update又內容充實的,要個個月都有一萬人次一D都唔難,甚至冇乜值得要講。
對於一個成鬼日唔updated,又唔有聲有色,原本諗到天花龍鳳但最後都係post下影評的鬼五馬六blog,無啦啦都有一萬人次睇過,blog主我都有D被嚇窒。
衷心講句多謝支持,尤其是"番頭客",仲有一眾網上blog友同僚。老土講句,你地支持絕對是我更新的原動力,就算本人打中文有幾慢得幾慢,都會維持"Rewatchability"的生命。
希望唔好嫌我懶感動。
對於一些熱門blog,blog主努力update又內容充實的,要個個月都有一萬人次一D都唔難,甚至冇乜值得要講。
對於一個成鬼日唔updated,又唔有聲有色,原本諗到天花龍鳳但最後都係post下影評的鬼五馬六blog,無啦啦都有一萬人次睇過,blog主我都有D被嚇窒。
衷心講句多謝支持,尤其是"番頭客",仲有一眾網上blog友同僚。老土講句,你地支持絕對是我更新的原動力,就算本人打中文有幾慢得幾慢,都會維持"Rewatchability"的生命。
希望唔好嫌我懶感動。
2008-04-02
影評:神探(Mad Detective).唯有鬼隨身
「神探」看了很久(入戲院看的,多特別!),金像獎前夕才提起勁寫,由或者是想不出怎樣寫:很多人對此片有很高評價,我不會說是不外如是,但個人評價是低於預期,沒有如第一次看「大隻佬」的impact。
杜琪峰X韋家輝X劉青雲,五年來首次合作,不期待才怪。事實上「神探」差不多是我想像中的東西。劉青雲的演技是爐火純青;韋家輝亦重溫拿手好戲,在佛家思想上耍花樣;杜琪峰仍然在導技上提供保證。但作為「銀河映像」十週年記念電影,看完「神探」仍然是若有所失。那問題究竟是出在那裡?
或者是因為,從「神探」中我仍看不清楚「銀河映像」將來的路該怎麼走。正如在「跟蹤」的影評中說過,那是一樣的板斧,那將來的十年「銀河映像」仍然是以同樣的手法拍攝同樣的題材嗎?(Mind you,就算是這樣,我深信質素仍然是有保證的)但打者愛也,我對「銀河映像」的期望當然不止於此:香港電影可走的路已經越來越狹窄,「銀河映像」差不多是最後生機,放棄已不太容易。
說回電影,杜韋繼「大隻佬」再次探討罪/業的論題。劉青雲的神探是可以見到人心中的鬼,那是每個人潛藏驅體下最真實的人性,也是引發罪或業的「因」。神探有此異能福禍參半:看得太清楚往往是壞事,那埋沒超能力可以替自己的肉身避劫好?還是勇敢幫人求自己心安理得重要?韋家輝筆下的人物往往向地獄裡鑽,「大隻佬」歷生死浩劫才修成正果,神探自我犧牲救贖了何家安亦算一件好事,可是原來何家安是另一個高志偉呢?那個「不值得」的犧牲也夠大了。
其實安排高志偉(林家棟飾)有七隻鬼隨身有點累贅,只得三隻(林雪、張兆輝及劉錦玲)效果已夠強烈。人,鬼不能同鏡的安排亦不能貫通,往往露出破綻(最明顯是林家棟與安志杰同車時,轉鏡讓二人的「鬼」現身時,為何林家棟仍在駕車?)安志杰的轉變的效果亦不夠突出,我甚至認為不用硬說劉青雲的神探有精神病。我知我知,那只是普通凡人看法嘛,但我亦覺得不需要強調安志杰一直看不出來,有沒有精神病亦不應該影響安志杰對劉青雲印象改變和對他能力的懷疑。
對一早已融入「銀河映像」世界的觀眾,十年來其實已見盡很多「痴線佬」:「真心英雄」黎明、劉青雲對撞唔痴線嗎?「黑社會」張家輝食瓷羹唔痴線嗎?「神探」忽然正經地為人物解說起來:其實得咖嘞,大家咁熟,明咖嘞。
評分:***(out of 4)
杜琪峰X韋家輝X劉青雲,五年來首次合作,不期待才怪。事實上「神探」差不多是我想像中的東西。劉青雲的演技是爐火純青;韋家輝亦重溫拿手好戲,在佛家思想上耍花樣;杜琪峰仍然在導技上提供保證。但作為「銀河映像」十週年記念電影,看完「神探」仍然是若有所失。那問題究竟是出在那裡?
或者是因為,從「神探」中我仍看不清楚「銀河映像」將來的路該怎麼走。正如在「跟蹤」的影評中說過,那是一樣的板斧,那將來的十年「銀河映像」仍然是以同樣的手法拍攝同樣的題材嗎?(Mind you,就算是這樣,我深信質素仍然是有保證的)但打者愛也,我對「銀河映像」的期望當然不止於此:香港電影可走的路已經越來越狹窄,「銀河映像」差不多是最後生機,放棄已不太容易。
說回電影,杜韋繼「大隻佬」再次探討罪/業的論題。劉青雲的神探是可以見到人心中的鬼,那是每個人潛藏驅體下最真實的人性,也是引發罪或業的「因」。神探有此異能福禍參半:看得太清楚往往是壞事,那埋沒超能力可以替自己的肉身避劫好?還是勇敢幫人求自己心安理得重要?韋家輝筆下的人物往往向地獄裡鑽,「大隻佬」歷生死浩劫才修成正果,神探自我犧牲救贖了何家安亦算一件好事,可是原來何家安是另一個高志偉呢?那個「不值得」的犧牲也夠大了。
其實安排高志偉(林家棟飾)有七隻鬼隨身有點累贅,只得三隻(林雪、張兆輝及劉錦玲)效果已夠強烈。人,鬼不能同鏡的安排亦不能貫通,往往露出破綻(最明顯是林家棟與安志杰同車時,轉鏡讓二人的「鬼」現身時,為何林家棟仍在駕車?)安志杰的轉變的效果亦不夠突出,我甚至認為不用硬說劉青雲的神探有精神病。我知我知,那只是普通凡人看法嘛,但我亦覺得不需要強調安志杰一直看不出來,有沒有精神病亦不應該影響安志杰對劉青雲印象改變和對他能力的懷疑。
對一早已融入「銀河映像」世界的觀眾,十年來其實已見盡很多「痴線佬」:「真心英雄」黎明、劉青雲對撞唔痴線嗎?「黑社會」張家輝食瓷羹唔痴線嗎?「神探」忽然正經地為人物解說起來:其實得咖嘞,大家咁熟,明咖嘞。
評分:***(out of 4)
2008-04-01
影評:Hero(律政英雄).個人魅力
看「律政英雄」80%是衝著木村拓哉而來,我比較喜歡輕輕鬆鬆的木村,不修邊幅,買電視宣傳商品會買上癮的木村,天真可愛的典型kidult,始終好看過唔知亞爺定亞爸係親生老竇的木村。
看「律政英雄」電影版亦不一定是電視劇的擁躉才會看,但如果你喜歡電視版「律政英雄」的話,電影版基本上提供了所有電視版的元素,大綱亦跟十數個單元相同。主角接每單案件初時總是愛理不理,做很多令人摸不著頭腦的事,弄得身邊角色乾著急(雖然今集大概只有松隆子仍然被他激親!)最後才揭盅,所花功夫沒有白費,主角的動機是如何地善意,周遭角色如何受他鍥而不捨的精神而感動,這一次甚至是辯方律師也要倒戈相向。不錯,「律政英雄」電影版就是這樣照搬電視劇的成功方程式。
不過,這是一條好work好work的方程式,再玩多幾次可觀性仍然相當高:任憑久利生公平的性格失真得跟聖人沒有兩樣,破案關鍵計算準確得堆砌,甚至攝影技巧亦沿用電視劇的手法的一樣沒有突破,不能抺殺的事實是,觀眾仍是想再與這群角色再一次聚舊。
我特別喜歡電影由頭到尾也以那宗傷人案為主線,因為此宗傷人案而引發出來的政治賄賂案只是backdrop。事務所奔波的,久利生公平所重視的,只是為受害人的末婚妻討個明白(甚至公道也稱不上)。就是這種單純的本著良心辦事令觀眾再次受「律政英雄」所感動。就算事後回想,很多情節也是完美得不真實,那個末婚妻更加是美麗得如仙子化身,但劇情也乖乖地不安排她與久利生公平有點兒情投意合,純情得可以。
評分:***(out of 4)
2008-03-31
影評:The Mist(霧地異煞).「迷」:超市版
荷里活的驚慄片現在好像分了兩大陣營:一是追求觀能刺激,大洒狗血的「核酸片」,另一類型就是好像「霧地異煞」般探討人性的,都是強調怪物並不可怕,人心才是最可怕。我不是說後者方向出來的電影質素一定高於前者,不過作為觀眾,總會覺得關於「人」的題材,始終是最吸引的。
「The Mist」是「月黑高飛」,「綠里奇緣」導演Frank Darabont第三次改篇Stephen King之作,試想像這亦是Frank Darabont第三套電影,你或會認為導演已經是改編這位大師級小說家的不二人選。實情是,請先洗淨「月黑高飛」引起的高期望來對待「霧地異煞」,只作為一般類型片來看才會覺得合格有餘。
濃霧驟現,異獸來襲,數十個超級市場的市民困在一起。由互不相識到連成一線到無可避免的樹敵分化,這活脫脫是電視劇「Lost」的set-up!此類舞台劇式的set-up,角色人物一定是概括了所有不同性格,以便砌合不同的角色衝突。在照單執藥的大前提下,「霧地異煞」是成功的:有勇有謀的男主角;妖言惑眾的牛頭角順嫂;遇突發事故變得勇敢威武的小經理;還有林林總總小角色,睇到頭暈。大部份劇情完全按本子辦事,但導演嘗試探討宗教問題,描寫人類迷惘時特別容易受神怪所控制。那被控制的人是獲得救贖,還是被差遣?Frank Darabont或Stephen King,一定是看過太多次「黃飛鴻2男兒當自強」,上哂腦。
原本只想奉獻兩粒半星,最後仍然給那個大膽,不妥協的結局所征服:結局不單止是聰明反被聰明誤的悲哀,更說明了人心所犯的罪孽就算細如你我每天也犯,報應來臨時亦可以比死更難受。我不知道這個結局導演爭取了多少次,只知道作為一套娛樂片,這個堅持一定不容易。因為咁,一定要加分鼓勵吓。
評分:***(out of 4)
「The Mist」是「月黑高飛」,「綠里奇緣」導演Frank Darabont第三次改篇Stephen King之作,試想像這亦是Frank Darabont第三套電影,你或會認為導演已經是改編這位大師級小說家的不二人選。實情是,請先洗淨「月黑高飛」引起的高期望來對待「霧地異煞」,只作為一般類型片來看才會覺得合格有餘。
濃霧驟現,異獸來襲,數十個超級市場的市民困在一起。由互不相識到連成一線到無可避免的樹敵分化,這活脫脫是電視劇「Lost」的set-up!此類舞台劇式的set-up,角色人物一定是概括了所有不同性格,以便砌合不同的角色衝突。在照單執藥的大前提下,「霧地異煞」是成功的:有勇有謀的男主角;妖言惑眾的牛頭角順嫂;遇突發事故變得勇敢威武的小經理;還有林林總總小角色,睇到頭暈。大部份劇情完全按本子辦事,但導演嘗試探討宗教問題,描寫人類迷惘時特別容易受神怪所控制。那被控制的人是獲得救贖,還是被差遣?Frank Darabont或Stephen King,一定是看過太多次「黃飛鴻2男兒當自強」,上哂腦。
原本只想奉獻兩粒半星,最後仍然給那個大膽,不妥協的結局所征服:結局不單止是聰明反被聰明誤的悲哀,更說明了人心所犯的罪孽就算細如你我每天也犯,報應來臨時亦可以比死更難受。我不知道這個結局導演爭取了多少次,只知道作為一套娛樂片,這個堅持一定不容易。因為咁,一定要加分鼓勵吓。
評分:***(out of 4)
2008-03-25
影評:We Own The Night(黑夜話事人).我本善良
「We Own The Night」是老班底聚頭:James Gray 獨獨鍾情拍黑幫片,對上一套 「The Yards」的故事也是圍繞俄羅斯黑幫,也是由Mark Wahlberg和Joaquin Phoenix擔演。只是「The Yards」對人物描寫較為深刻,「We Own The Night」感覺上始終是「無間道風雲」成功後的副產品而已。
電影以八十年代的紐約市為背景,講述出身自警察世家的Bobby Green(Joaquin Phoenix飾)好地地去當上夜總會經理,成為家族之恥,直至兄長Mark Wahlberg被夜總會常客的仇家暗算重傷,Bobby Green才知事態嚴重,挺身而出,當其陳永仁。不過電影並沒有把重心放在主角當臥底的過程上,因為第一次出動便被踢爆兼大型槍戰收場!之後壞人又理所當然地在押送過程中逃脫,電影後半段便糾纏於主角如何受保護,如何被警隊特別徵召入伍,兩兄弟如何冰釋前嫌聯手合作。即是說,受港產警匪片薰陶過的觀眾,對以上情節一定不會陌生。
「We Own The Night」其實完全沒有八十年代感覺,亦搞不出紐約市「入夜後,黑幫話哂事」的氣氛,但最大敗筆卻是那段兄弟情描寫得隔靴搔癢,Joaquin Phoenix與Mark Wahlberg再次合作沒有預期中的火花四濺。可笑是電影是由兩位演員親自監製,不是應該更重視電影的可觀性嗎?Joaquin Phoenix的表現其實蠻好的,Mark Wahlberg就過份踏實平淡,發揮不出「無間道風雲」的水準。老臣子Robert Devall與索女Eva Mandes也只是中規中矩,再加上故事上無甚突破,「We Own The Night」就只是可看可不看之作,坦白說有點浪費了參與的talant。
評分:**(out of 4)
電影以八十年代的紐約市為背景,講述出身自警察世家的Bobby Green(Joaquin Phoenix飾)好地地去當上夜總會經理,成為家族之恥,直至兄長Mark Wahlberg被夜總會常客的仇家暗算重傷,Bobby Green才知事態嚴重,挺身而出,當其陳永仁。不過電影並沒有把重心放在主角當臥底的過程上,因為第一次出動便被踢爆兼大型槍戰收場!之後壞人又理所當然地在押送過程中逃脫,電影後半段便糾纏於主角如何受保護,如何被警隊特別徵召入伍,兩兄弟如何冰釋前嫌聯手合作。即是說,受港產警匪片薰陶過的觀眾,對以上情節一定不會陌生。
「We Own The Night」其實完全沒有八十年代感覺,亦搞不出紐約市「入夜後,黑幫話哂事」的氣氛,但最大敗筆卻是那段兄弟情描寫得隔靴搔癢,Joaquin Phoenix與Mark Wahlberg再次合作沒有預期中的火花四濺。可笑是電影是由兩位演員親自監製,不是應該更重視電影的可觀性嗎?Joaquin Phoenix的表現其實蠻好的,Mark Wahlberg就過份踏實平淡,發揮不出「無間道風雲」的水準。老臣子Robert Devall與索女Eva Mandes也只是中規中矩,再加上故事上無甚突破,「We Own The Night」就只是可看可不看之作,坦白說有點浪費了參與的talant。
評分:**(out of 4)
2008-03-12
影評:野.良犬.一個人的世界
看完「野.良犬」,最直接感覺便是它把自閉的世界描寫得非常好。它成功在沒有把自閉症扣上洪水猛獸的帽子,在戲內不止小孩不善溝通,古惑仔也自閉,女教師,婆婆,江湖大佬也是自我封鎖的一群,同樣不善於表達自己,覺得愛人與被愛很囷難。普通人覺得「接觸」不是一件難事,導演郭子健成功地引領觀眾從他們的角度看世界,讓觀眾為他們踏出改變自己的第一步而喝采,很多新導演拍一籃子作品也未穫肯定其潛質,郭子健一套電影便完全令我投降:那是大膽而又滿有信心的導技。簡單點說,郭子健完全知道自己在做甚麼,遺憾地大部份新導演都不知道。
故事圍繞文俊輝演的的自閉兒童亞宏發生,陳奕迅演的小混混奉發霉大佬曾志偉之命到學校揍對頭人大佬(林子祥)的兒子出來,卻遇上性格同樣孤僻的文俊輝,由互不相讓到慢慢了解對方而投契起來,再加入同樣古怪的代課女教師林苑,三人建立起一段純真而微妙的友誼。劇情發展下去,不錯是有期望中的巧合,主角又是不自覺地走進兩難局面,問題是導演有心不從俗,不輕易把電影淪為動作片,而從頭到尾把焦點放在那段友誼上,明白甚麼是最effective的元素,於港產片來說,我覺得頗有膽識遠見。
新演員文俊輝不用一句對白便演活了自閉兒童的角色,陳奕迅也是預期的投入,有他的出演便幾乎一定提昇了角色的層次。一眾配角:邵音音,曾志偉,林子祥,李麗珍,張國強,樓南光等亦很有新鮮感。張國強那殺手角色的殺人道理比較「扮野」,還不及曾志偉對陳奕迅簡單的幾句教晦來得實用。The weakest link可能是林苑,但也覺得是角色取向太離譜的問題,而不是林苑力有不逮。
不得不提是美術方面,成功營造到新時代,舊香港的殘破感,還很有廢物利用的宗旨:那個拾荒木馬與摩天輪真正令人愛不釋手,而半真半假的意境亦塑造得頗成功。「野.良犬」引證了香港電影尚有出路,令我想起15年前陳可辛首作「雙城故事」,同樣是很有impact ,很有自信的處女作。巧合的是兩位導演同樣是由曾志偉提拔。就算你對曾志偉印象如何,無可置疑的是,他的確對香港電影業立下過不少汗馬功勞。
評分:****(out of 4)
故事圍繞文俊輝演的的自閉兒童亞宏發生,陳奕迅演的小混混奉發霉大佬曾志偉之命到學校揍對頭人大佬(林子祥)的兒子出來,卻遇上性格同樣孤僻的文俊輝,由互不相讓到慢慢了解對方而投契起來,再加入同樣古怪的代課女教師林苑,三人建立起一段純真而微妙的友誼。劇情發展下去,不錯是有期望中的巧合,主角又是不自覺地走進兩難局面,問題是導演有心不從俗,不輕易把電影淪為動作片,而從頭到尾把焦點放在那段友誼上,明白甚麼是最effective的元素,於港產片來說,我覺得頗有膽識遠見。
新演員文俊輝不用一句對白便演活了自閉兒童的角色,陳奕迅也是預期的投入,有他的出演便幾乎一定提昇了角色的層次。一眾配角:邵音音,曾志偉,林子祥,李麗珍,張國強,樓南光等亦很有新鮮感。張國強那殺手角色的殺人道理比較「扮野」,還不及曾志偉對陳奕迅簡單的幾句教晦來得實用。The weakest link可能是林苑,但也覺得是角色取向太離譜的問題,而不是林苑力有不逮。
不得不提是美術方面,成功營造到新時代,舊香港的殘破感,還很有廢物利用的宗旨:那個拾荒木馬與摩天輪真正令人愛不釋手,而半真半假的意境亦塑造得頗成功。「野.良犬」引證了香港電影尚有出路,令我想起15年前陳可辛首作「雙城故事」,同樣是很有impact ,很有自信的處女作。巧合的是兩位導演同樣是由曾志偉提拔。就算你對曾志偉印象如何,無可置疑的是,他的確對香港電影業立下過不少汗馬功勞。
評分:****(out of 4)
2008-03-10
影評:I am Legend (魔間傳奇).差不多傳奇
「魔間傳奇」的野心頗大:它是一部假扮成聖誕檔期超級娛樂猛片的言志之作,不過觀眾也不是好騙的:要出動到超級巨星如Will Smith才夠”騙”我們進場。
很多人把「魔間傳奇」跟「Cast Away」比較,其實「Cast Away」在主角流落荒島後,連基本生存條件亦失去,電影亦無需大搞特技便可以動聽地說故事。「魔間傳奇」很大程度上真正主角是那個荒廢的紐約市,那至少是一個應有盡有的地方,要續命不難,如果唔比喪屍咬親的話。事實上那個廢城真是做得既壯觀又有實感,雖然有「28日後」的珠玉在前,「魔間傳奇」輸了先機,但想像力與製作方面仍然是接近滿分。
要讚的還有Will Smith,從「亞里傳」開始漸入佳境,到「魔間傳奇」已經渾身是戲,就算演技不是最出類拔萃的那位,但可觀性卻一定爆燈,那就是明星的魅力,無可代替。Will Smith在戲中是個人表演(當然那狗明星亦相當厲害),能夠完全地牽引觀眾情緒與共鳴,怕且不只靠那百二舊腹肌吧!
電影原本發展順暢,直至到最後30分鐘便變得很不對勁。如何發展不便說,只是原本是Will Smith的主線忽然被拖垮了,角色一直堅持的觀念忽然模糊,更不要說觀眾仍未看厭獨腳戲的Will Smith,突然有人搶去了焦點,很不自在。電影另一大問題是那些CGI妖獸,看來看去就是不很真實,影響觀感。
「Cast Away」成為經典除了因為Tom Hanks的瞓身演出,因為“Wilson”,還是因為那淡然無奈的結局。「28日後」亦然,是那個既峰迴路轉又寓意深遠的結尾令觀眾最深刻,而不是一片死寂的倫敦市。「魔間傳奇」缺少的正是一個可堪玩味的結局,令電影配不上“Legend”的字眼,有點可惜。
評分:***(out of 4)
很多人把「魔間傳奇」跟「Cast Away」比較,其實「Cast Away」在主角流落荒島後,連基本生存條件亦失去,電影亦無需大搞特技便可以動聽地說故事。「魔間傳奇」很大程度上真正主角是那個荒廢的紐約市,那至少是一個應有盡有的地方,要續命不難,如果唔比喪屍咬親的話。事實上那個廢城真是做得既壯觀又有實感,雖然有「28日後」的珠玉在前,「魔間傳奇」輸了先機,但想像力與製作方面仍然是接近滿分。
要讚的還有Will Smith,從「亞里傳」開始漸入佳境,到「魔間傳奇」已經渾身是戲,就算演技不是最出類拔萃的那位,但可觀性卻一定爆燈,那就是明星的魅力,無可代替。Will Smith在戲中是個人表演(當然那狗明星亦相當厲害),能夠完全地牽引觀眾情緒與共鳴,怕且不只靠那百二舊腹肌吧!
電影原本發展順暢,直至到最後30分鐘便變得很不對勁。如何發展不便說,只是原本是Will Smith的主線忽然被拖垮了,角色一直堅持的觀念忽然模糊,更不要說觀眾仍未看厭獨腳戲的Will Smith,突然有人搶去了焦點,很不自在。電影另一大問題是那些CGI妖獸,看來看去就是不很真實,影響觀感。
「Cast Away」成為經典除了因為Tom Hanks的瞓身演出,因為“Wilson”,還是因為那淡然無奈的結局。「28日後」亦然,是那個既峰迴路轉又寓意深遠的結尾令觀眾最深刻,而不是一片死寂的倫敦市。「魔間傳奇」缺少的正是一個可堪玩味的結局,令電影配不上“Legend”的字眼,有點可惜。
評分:***(out of 4)
影評:Death at a Funeral.處境悲劇
從來都是英式幽默的忠實擁躉。從Hugh Grant,Steve Coogan,到「The Office」,「Ali G」系列,這種“words have bites”,詞鋒銳利的英式幽默通常較有回味價值。很可惜,「Death at a Funeral」只是一套發生於英國的黑色胡鬧劇,是典型“Everything goes wrong”的情節,睇完前面估到後面,對拍過經典喜劇「偷心大少」,「忽然o羅o羅攣」的Frank Oz來說,此新片無疑是偷懶之作。
「Death at a Funeral」圍繞一個葬禮發生,差不多參與的所有家庭成員都是有系統地樣板化:左右做人難的細佬;愛理不理的優皮大佬;不和的婆媳;勞嘈古板的大伯。來賓的誇張度也不弱,肥的,呆的,傻的,樣樣齊全,慌死唧你唔笑,仲有玩屎,玩食錯藥。白白浪費一班可以有所表現的好演員。一班女角較為正常,不過亦難以解釋為何可以忍受與這班蠢男人為伍。
較特別是Peter Dinklage演一個不速之客,專程來踢爆大秘密搵著數,來意與態度卻非常誠懇,算是整套電影較人性化,較有效果的角色。Dean Craig的劇本有太多捨難取易的地方,未能把一個頗有趣味的黑色題材提昇更高層次,就算呆頭呆腦可以令人發笑,都不應該是「Death at a Funeral」單一的本義。
評分:**(out of 4)
「Death at a Funeral」圍繞一個葬禮發生,差不多參與的所有家庭成員都是有系統地樣板化:左右做人難的細佬;愛理不理的優皮大佬;不和的婆媳;勞嘈古板的大伯。來賓的誇張度也不弱,肥的,呆的,傻的,樣樣齊全,慌死唧你唔笑,仲有玩屎,玩食錯藥。白白浪費一班可以有所表現的好演員。一班女角較為正常,不過亦難以解釋為何可以忍受與這班蠢男人為伍。
較特別是Peter Dinklage演一個不速之客,專程來踢爆大秘密搵著數,來意與態度卻非常誠懇,算是整套電影較人性化,較有效果的角色。Dean Craig的劇本有太多捨難取易的地方,未能把一個頗有趣味的黑色題材提昇更高層次,就算呆頭呆腦可以令人發笑,都不應該是「Death at a Funeral」單一的本義。
評分:**(out of 4)
2008-03-05
影評:破事兒.開門七件事
對彭浩翔來說,「破事兒」只是暑期習作,從自己出版過的短篇小說中挑選七個拍攝成為一部電影,表裡表外都是無傷大雅。我嫌「出埃及記」太self-serious,「破事兒」剛好用來調劑一下,雖然效果還是過份的小情小趣。Trivial Matters,無關痛癢的小事,點講都係唔深刻。
七個故事其實最有「餡」的只有陳奕迅的「做節」跟亞Gill與Stephy的「大頭阿慧」。前者全靠兩演員「totally game for」的自然演出帶起效果,劇變的結局亦搞出氣氛:那差不多是彭浩翔把電影提昇的常用技倆,亦不得不讚彭導演的小聰明。「大頭阿慧」就更顯得有刻骨銘心的情懷,作為電影宣傳重點(當然那時還未發生淫照事件..咪住!發生咗至上畫真係咩宣傳費都慳番),你大概已知道故事關於甚麼,但那的確是一個寫得很精細的劇本,那八十年代的事物,一去不返的無奈,甚至是林一峰過目即忘的出場都安排得周詳。從「大頭阿慧」看得出彭浩翔對人物刻劃和處理細節上的才華,變成長篇的話效果有沒有現在的好就很難說了。
其他segment,「心理醫生」得啖笑;「公德心」是「咁都可以講一餐」,但勝在夠短;「德雅星」玩懷舊玩超現實,同樣勝在夠短;「增值」有點強說愁;「尊尼亞」則太有「買兇拍人」影子,雖然陳子聰演stoner令我忍俊不禁。
彭浩翔另一大特色是愛跟未合作過演員合作。「破事兒」人多勢眾,但除了亞Gill,拍擋杜汶澤,「AV」中的光頭肥仔,其他都是從未合作過的(如有錯請更正)。那是很值得欣賞的。只是「破事兒」一次過用了那麼多演員,此特色可以延續嗎?
評分:***(out of 4)
七個故事其實最有「餡」的只有陳奕迅的「做節」跟亞Gill與Stephy的「大頭阿慧」。前者全靠兩演員「totally game for」的自然演出帶起效果,劇變的結局亦搞出氣氛:那差不多是彭浩翔把電影提昇的常用技倆,亦不得不讚彭導演的小聰明。「大頭阿慧」就更顯得有刻骨銘心的情懷,作為電影宣傳重點(當然那時還未發生淫照事件..咪住!發生咗至上畫真係咩宣傳費都慳番),你大概已知道故事關於甚麼,但那的確是一個寫得很精細的劇本,那八十年代的事物,一去不返的無奈,甚至是林一峰過目即忘的出場都安排得周詳。從「大頭阿慧」看得出彭浩翔對人物刻劃和處理細節上的才華,變成長篇的話效果有沒有現在的好就很難說了。
其他segment,「心理醫生」得啖笑;「公德心」是「咁都可以講一餐」,但勝在夠短;「德雅星」玩懷舊玩超現實,同樣勝在夠短;「增值」有點強說愁;「尊尼亞」則太有「買兇拍人」影子,雖然陳子聰演stoner令我忍俊不禁。
彭浩翔另一大特色是愛跟未合作過演員合作。「破事兒」人多勢眾,但除了亞Gill,拍擋杜汶澤,「AV」中的光頭肥仔,其他都是從未合作過的(如有錯請更正)。那是很值得欣賞的。只是「破事兒」一次過用了那麼多演員,此特色可以延續嗎?
評分:***(out of 4)
2008-03-04
影評:戰.鼓.鼓舞飛揚
看完畢國智這第二部作品,再看「愛鬥大」,是很令人洩氣的事。洩氣在於前者有不俗的卡士,良好的production value,雖然題材未必最吸引,也不至於落得無聲無息上畫落畫的下場。「愛鬥大」的賣座,對有誠意的電影如「戰.鼓」是一記狠狠的當頭棒喝。
很難說「戰.鼓」是否港產片,電影內有一半時間在香港取景,有一班強勁香港演員坐陣,照計應該是,當然我也希望是,好的港產片已買少見少,但如果是,此片為何又遭香港金像獎冷待?
但不容置疑,「戰.鼓」有洗不掉的pan-asian模式,導演是星新加坡人,片中的真正主角:演回自己的一群「禪鼓達人」是台灣的奇葩。劇本則是雙層夾心批:一方面有江湖片手到拿來的題材,卻揉合了「愛情觀自在」式的佛學思想,難聽點說,「戰.鼓」搞不清楚自己是甚麼;正面些看,「戰.鼓」很有創新求變的精神,是很醒神的觀影感受。說港產片只懂拍江湖題材,現在就把公式扭了一扭,變成江湖勵志片,也不愁是一個出路。
房祖名飾演少不更事的黑幫第二代Sid,因為勾二嫂被老竇梁家輝放逐台灣,誤打誤撞下加入了同樣隱居深山的「禪鼓達人」鼓隊,經歷了嚴峻的鍛鍊,心靈的淨化,洗盡沿華的變成一個重生的人。「禪鼓達人」要巡迥演出第一站香港,Sid要跟隨大隊:自己惹出來的禍,要今天的自己去面對。
令我最深刻的是電影的節奏拿捏得很好,不慌不忙地說了一個情節豐富的故事。香港江湖片的部份,合適採用大量實況式鏡頭拍攝,無時無刻令我想起劉偉強的「古惑仔3隻手遮天」,雖是前人種樹仍然相當有神采。台灣部份則拍出脫俗靜心,又不脫寫實的美態,那種實感又有別一般台灣青春電影那美麗但觸不到的味道。
演員中最妙是張耀揚,因為「陪太子讀書」而在他方找到「人生目標」,角色之顛覆性玩轉了所有張耀揚演過的江湖人物角色,演變成一個既面善又陌生的dream role。張耀揚演來神采飛揚,比起梁家輝的矂狂江湖大佬有變化得多。不得不說的還有房祖名,2007年可謂他的事業轉捩點,經過「男兒本色」,「太陽照常升起」到「戰.鼓」,縱使不能以刮目相看來形容,至少看得出演技自然,湣質優厚,進步空間無限。可塑性高的香港男演員買少見少,在蜀中無大將情況下,真希望房祖名生生性性,越演越好。
P.S.: 電影長達110分鐘,仍然發現某些情節交待不清,更有明顯刪剪痕跡:如梁家輝在獄中的左手掌明顯地被斬斷過再駁回劇情上完全沒有交待,至少用電腦特技「執一執」也可以吧!
評分:***1/2(Out of 4)
很難說「戰.鼓」是否港產片,電影內有一半時間在香港取景,有一班強勁香港演員坐陣,照計應該是,當然我也希望是,好的港產片已買少見少,但如果是,此片為何又遭香港金像獎冷待?
但不容置疑,「戰.鼓」有洗不掉的pan-asian模式,導演是星新加坡人,片中的真正主角:演回自己的一群「禪鼓達人」是台灣的奇葩。劇本則是雙層夾心批:一方面有江湖片手到拿來的題材,卻揉合了「愛情觀自在」式的佛學思想,難聽點說,「戰.鼓」搞不清楚自己是甚麼;正面些看,「戰.鼓」很有創新求變的精神,是很醒神的觀影感受。說港產片只懂拍江湖題材,現在就把公式扭了一扭,變成江湖勵志片,也不愁是一個出路。
房祖名飾演少不更事的黑幫第二代Sid,因為勾二嫂被老竇梁家輝放逐台灣,誤打誤撞下加入了同樣隱居深山的「禪鼓達人」鼓隊,經歷了嚴峻的鍛鍊,心靈的淨化,洗盡沿華的變成一個重生的人。「禪鼓達人」要巡迥演出第一站香港,Sid要跟隨大隊:自己惹出來的禍,要今天的自己去面對。
令我最深刻的是電影的節奏拿捏得很好,不慌不忙地說了一個情節豐富的故事。香港江湖片的部份,合適採用大量實況式鏡頭拍攝,無時無刻令我想起劉偉強的「古惑仔3隻手遮天」,雖是前人種樹仍然相當有神采。台灣部份則拍出脫俗靜心,又不脫寫實的美態,那種實感又有別一般台灣青春電影那美麗但觸不到的味道。
演員中最妙是張耀揚,因為「陪太子讀書」而在他方找到「人生目標」,角色之顛覆性玩轉了所有張耀揚演過的江湖人物角色,演變成一個既面善又陌生的dream role。張耀揚演來神采飛揚,比起梁家輝的矂狂江湖大佬有變化得多。不得不說的還有房祖名,2007年可謂他的事業轉捩點,經過「男兒本色」,「太陽照常升起」到「戰.鼓」,縱使不能以刮目相看來形容,至少看得出演技自然,湣質優厚,進步空間無限。可塑性高的香港男演員買少見少,在蜀中無大將情況下,真希望房祖名生生性性,越演越好。
P.S.: 電影長達110分鐘,仍然發現某些情節交待不清,更有明顯刪剪痕跡:如梁家輝在獄中的左手掌明顯地被斬斷過再駁回劇情上完全沒有交待,至少用電腦特技「執一執」也可以吧!
評分:***1/2(Out of 4)
2008-03-03
影評:愛鬥大.給死蠢看的鬥一番
首先,我要對黃真真致歉。對不起。「女人.本色」怎樣糟透,任我怎樣彈得一文不值,至少它肩負起宣傳產品的意義。對,那不是電影應有的責任,甚至強烈違反了電影原意,扼殺了創作自由。但,至少是一種意義。
「愛鬥大」,我看不到有任何的存在價值。
「愛鬥大」,是一件浪費人力物力財力的事情,更重要是,浪費了觀眾的人力物力與財力。See U in YouTube?任何YouTube上看到的短片都更加有趣。
「愛鬥大」甚至不是一件因人而異的垃圾,不適用便併棄。直接了當地,它是毒品,能荼毒人心的,有害的,應該禁制的。
彭順說要提拔新導演,找來一班“東西”(是他們叫自己做“七條”的,一條條最多是來形容“盲毛”或“廢柴”,而不是人類吧!)來弄了一堆屎出來,他是為了扼殺真正有志投身電影界的業餘導演的僅存的機會嗎?這算是甚麼意思?嫌香港電影界不夠水深火熱嗎?
找來一班不懂演戲的人來胡混一番,算。
劇本...有劇本嗎?只是香見一班行屍走肉在玩一些無聊透頂的所謂鬥法,更不用說是嚴重政治不正確:對先人不敬,歧視殘障人仕,開宗明義地宣揚尋死的隨便看法,結尾更變本加厲地強調「有錢人大哂」的宗旨。電影試圖為角色的無知行為批判一下,但理肌之混亂另人咋舌,導演的觀點是怎樣無從稽考,那已經不是價值觀是對或是錯的問題,導演選擇找take side的權利沖落咸水海,那比什麼什麼壞榜樣更加荼毒人心,特別是其針對的,心智未成熟的觀眾層,那是不能饒恕的。你可能說「Jackass」也一直在做這些亡命玩意,不要那麼老土好不好。首先,「Jackass」是以記錄形式拍攝,他們一直強調自己是特技人,強調那危險性,強調他們的角色是死蠢。最重要是,「Jackass」是真的玩得過癮。「愛鬥大」呢?這班人在那裡,做什麼,為了什麼,他們不單止不知道,甚至是惡劣得連自己需不需要知道都不知道,如果那是殘酷地反映了時下年青人的情況,那未免太低估他們的智慧。
一味打正低成本旗號,以代表香港新一代聲音自居,其實是侮辱了「獨立電影」的名詞。彭順,你知道你只動了幾個指頭,便令我對香港電影的信心推至懸崖邊嗎?
PS: 今個週末先看較凝重的「戰鼓」,「安娜與安娜」,想週日晚輕鬆一點看一套以為是得啖笑的「愛鬥大」,萬料不到會看到我平生覺得看完受騙的所謂電影之一。搞得我一個星期開始便沮喪不已,不吐不快。「電影」對人類影響之深遠,莫過於此。
評分:ZERO(out of 4)
2008-02-29
影評:3:10 to Yuma.二百元奪命狎送
2007年忽然爆出了很多西部片,這邊廂有「叛逆暗殺」,那邊廂有「No Country for Old Men」,還有「3:10 to Yuma」,共通點是都有破舊立新的情操,不是荷里活近年只懂用靚仔主演的C級西部片。「3:10 to Yuma」是三套中最穩打穩紮,最近似Sergio Leone的「意粉」西部類型片。我沒有看過原版,不過這個重拍版獨立來說能有血有肉,至少,導演James Mangold成功提醒我們西部片在電影史上的存在性:就像「投名狀」嘗試喚醒我們心裡的吳宇森一樣,「3:10 to Yuma」重拾舊觀眾愛看但容易遺忘的完素與情懹:忠義,承諾,決心,歴練。
「3:10 to Yuma」改編自Elmore Leonard的短篇小說,本來就是簡得可以數十句便說完。特別之處是人物瓜葛,Russell Crowe的Ben Wade是汪洋大盜,都是Jesse James一樣,打家劫舍但盜亦有道。他愛寫生,愛閱讀,愛女人。愛女人正常,不過是想做人世的那種,便顯得有失身份。Ben Wade便是這樣的一個亦正亦邪的角色,他心狠手辣但害怕孤獨,以Ben Foster的Charlie為首的一班手下誓死效忠Ben Wade,千方百計都要救出被狎送的首領,但是Ben Wade一直又有幾想與這班烏合之眾共處?除了怕寂寞實在沒有其他原因,以Ben Wade的能力,足以單獨行事。
主角色實質是Christian Bale的Dan Evans,因為角色有家庭負擔,百分百忠義,觀眾一開始已代入了,Dan誤打誤擁地為二百元成為狎送一員,與Ben Wade可謂不打不相識。由互相猜度到惺惺相惜到生死與共,我們就像經歷多一次「喋血雙雄」的血脈沸騰。Ben Wade從Dan Evans裡看到自己想做的角色,那是一段短暫而深刻的男性情誼,甚至大於一直出生入死的手下。結局看似意料之外,但又大快人心。
Ben Wade其實是一個被神化角色,Russell Crowe越來越似周潤發,英雄形象太根深柢固,演此類角色實在手到拿來。反而是Christian Bale把電影拉回地球,有著控制大局的作用,自虐演技又一次証明他是新一代男演員的傚傚者。Ben Foster的過火演出亦很恰當,與「No Country for Old Men」的殺人狂是各有各好。Peter Fonda就差點認不出來了。
西部片從來都受到國外觀眾冷待是事實,「3:10 to Yuma」不合大部份香港人口味亦正常。我從來搞不清楚口味這回事,反正電影都是耍看過才知好看與否吧。
評分:***1/2(out of 4)
2008-02-28
影評:The Darjeeling Limited(大吉利是有限公司) .不是印度行
看「The Darjeeling Limited」先要搞清楚,你張看到的將不是真實的印度,那是Wes Anderson鏡頭下的印度。跟「The Life Aquatic with Steve Zissou」,「The Royal Tenenbaums」,「Rushmore」一系列的作品一樣,Wes Anderson都是把現實世界油畫化,扭曲化。愛發夢的人會知道,最過癮的夢都是輕微偏離現實的,Alternative Universe。Wes Anderson就是提供了一個玩photo hunt的機會。
美術是Wes Anderson電影非常非常重要一環。不是說其他環節不重要,但是我敢講看Wes Anderson的半數以上觀眾對美術設計有一定興趣,這方面「The Darjeeling Limited」絕不令人失望。「大吉利是號」製作精美,跟「The Royal Tenenbaums」的三層大屋,「The Life Aquatic with Steve Zissou」的雙層潛水艇一樣搶眼,可以當景點被參觀的話有多好。故事都是以家庭關係為主:今次主力是兄弟情,大佬想修補關係,約二佬,三佬遊印度,表面為靈修之旅,實情暗中安排與失散母親。劇情是一貫的無厘頭又笑中有淚,各走極端,譬如笑位有港式胡鬧(如羽毛求神一幕),感動位來臨時又有效果(如三兄弟參加葬禮,與Owen Wilson拆紗布一幕),而細節支線都有精心安排,看得出Wes Anderson是完美主義者。演員大都是跟Wes Anderson合作三次以上,看到Bill Murray驚鴻「二」瞥非常欣喜。只有Adrien Brody是新豬肉,亦絕對沒有格格不入:那麼遲才合作,簡直是相逢恨晚。
Offbeat,Quirky,Disfunctional,Extraordinarily Beautiful。這就是Wes Anderson苦心經營的扭曲世界,「The Darjeeling Limited」的面世只是把這個世界更加強化:歡迎入夢。
評分:***1/2(out of 4)
Hulk Out
2008-02-27
影評:My Blueberry Nights(藍莓之夜).霉
看「藍莓之夜」其實是很難過的事:難過是看著一代名導的墜落,他在重覆自己,他正江郎才盡。不要騙我,說「藍莓之夜」不是重拍「重慶森林」。就算故事不同,大綱亦大同小異。最重要是形似,神似,對白格式也似,都是虛無飄渺得可以。14年前第一次看「重慶森林」驚為天人,14年後看「藍莓之夜」卻有尷尬感覺。為什麼?
「藍莓之夜」令我覺得失禮,就好像王家衛再變不出甚麼戲法,要抄冷飯,又機關算盡地選出最迎合大眾的作品去翻拍(我一意孤行,不要再說服我這不是重拍),一切都算得大盡。我甚至認為「藍莓之夜」不是一套漂亮的電影,不錯,王大導對鏡頭的敏感觸覺依然敏感,個人風格依然強烈,但有些鏡頭運用仍是不明所以:以前可能覺得很創新,是電影比我聰明;現在我的反應是:你是當我傻了嗎?
最不濟的是劇本,我接受似是而非的對白,接受不了簡單到極不自然的對白。是英語關係嗎?王家衛好像想不到有什麼好寫一樣,至少「重慶森林」還有些留芳百世的名句,還有些幽默感。令人意外劇本是找來類型小說家Lawrence Block合編的,也不能把劇本豐富起來,亦辜負了衝著王家衛名氣而來參演的一班好演員。
Norah Jones的首次演出,可能有了王菲的前科,有心理準備會是不俗。算最好的是David Strathairn,演活一個酗酒狂,可惜又是不濟的劇本綁手綁腳。「藍莓之夜」東施效顰得教人洩氣,仲要自己「效」自己,真係呃我膝頭哥唔食辣椒醬。
看完「藍莓之夜」,本來怒氣沖沖,不過因此令我更欣賞另一位勇於嘗新的導演,更令「色.戒」在我心目中的評價高了,算是始料不及吧。
評分:*1/2 (out of 4)......
影評:Superbad(弊傢伙.玩大咗).I'm McLovin' It!!!
Superbad 主攻「美國處男」的市場,加上監製Judd Apatow現時的名氣,在本土票房上期開得勝其實不難。香港始終沒有此類型片種的市場(或只是片商的一廂情願地認為?)Superbad連上映機會也沒有。那也是吧,所謂的superbad不是甚麼作奸犯科的舉動,也不是校園暴力事件,片中的主角,犯的都是蒜皮小事:未成年買酒,破破處男身,坦白說,純真得可愛。相比起「Knocked Up」我較喜歡「Superbad」,夠直截了當,是先引你笑才向你說教,沒有本末倒置。
戲中三個孤獨精被邀到畢業派對,條件是要幫手用假身份証買酒,整個過程便鬧出不少笑話,最始料不及的是電影最後要表達的訊息很深刻動人,大概電影圍繞的是一樁小事,我們是平凡人,共鳴感較強。
電影在買酒期間遇上變數便把主線一分為二,肥仔Seth與瘦仔Evan要為買酒不成而奔波,四眼仔McLoving則與兩傻巡警經歷了一個瘋狂辣「beat」旅程。個人看McLoving那段較開懷:McLoving是那種心智不成熟的「死仔」,比電車男更電車男,在電影上突然有扮扮大人的機會,放肆一番,均是滿足一下觀眾的放縱心理。可能我肯定我心裡有一個McLoving,所以我看得特別開懷。最妙是胡鬧過程有幕後黑手操縱,要助McLoving成長,很窩心。肥仔Seth與瘦仔Evan歷險過程少了胡鬧,多了反省。歷險觸發了他們對愛情態度的分歧,卻鞏固了一段真摰友誼。兩個大男孩躲在被窩裡互望講I Love You,不但毫不肉麻,反而有此類型電影中少有的感動。
McLoving實在搶戲得太緊要,這是Christopher Mintz-Plasse的首度演出,不論是否只演回自己,此角色已是Instant Classic,比「炸彈頭」更甚。我很恨看到外傳的來臨,亦不會驚訝McLoving將變為商品頭像,大賣特賣。
這是「Knocked Up」男主角Seth Rogen跟據個人經歷而合寫成的劇本,當然不是甚麼驚世傳記,但也是因為很「無嘢」,才容易取得共嗚。可以說Judd Apatow喜劇集團已經可以在荷里活呼風喚雨,Ben Stiller,Owen Wilson已經正式成為舊一脫了。
評分:***1/2 (out of 4)...
影評:Gone Baby Gone(失蹤).星期二檔案
波士頓就像天水圍,不是一個開心的城市,至少從電影世界中反映出來是這樣。Clint Eastwood的Mystic River已經很深入的剖析了波士頓的悲哀命運,Gone Baby Gone卻嫌不夠慘慘慘:那些窮街陋巷,破舊社區,沒有存在意義價值的生活。從第一格菲林你已感到那難堪的愁緒。那是建基於導演Ben Affleck與合編拍擋Aaron Stockard的經歷。只有土生土長的波士頓才可以拍出那無形困局的苦澀味。
與Mystic River一樣出自小說家Dennis Lehan的手筆,相近的擄掠兒童題材,出發點卻不盡相同:Mystic River較注重描寫三位主角的兄弟情誼,Gone Baby Gone則把比重放在查案過程上。Casey Affleck與Michelle Monaghan的亦公亦私的拍檔是非專業私家偵探,受聘追查一失蹤女童的下落。因為案件已受到高度注目,Casey Affleck的介入可以從旁門左道查一些警方查不到的線索。故事發展下去固然案中有案,幸而情節鋪排沒有突兀感覺,不只自圓其說。Ben Affleck把蛛絲馬跡處理得不著痕跡,沒有了觀眾比主角更早洞悉真相的尷尬。這次觀眾與主角同步的被蒙在鼓裡,都是多得Ben Affleck從容不迫的安排:同一句對白,要聽第二次,第三次才真正明白到潛台詞,就算你估到誰是兇手,也不得不佩服Ben Affleck的解畫技倆。
找來Morgan Freeman與Ed Harris兩位老戲骨撐場為電影變實淨不少,原本以為只是Ben Affleck打的友情牌,但他們角色發揮度之大令我有些始料不及。演失職母親的Amy Ryan獲奧斯卡女配角提名,其實角色本身很不討好,Amy Ryan演得好但不算是驚為天人那種。反而演她姐夫的Titus Welliver有意外驚喜。從來沒有留意此演員,只可以說從頭到尾我被他騙了三次,可想而知他的演技是如何。
電影低成本拍攝,棄花巧鏡頭,只有咄咄逼人的劇力,出色劇本和演員,與獨一無二的小鎮悲情。Ben Affleck從來不是好演員,首次執導卻令人刮目相看,拍出低迥的沉痛,久久不去。 It’s not a pleasant journey, but a journey worth to be taken nonetheless.
評分:**** (out of 4)
2008-01-23
50大URBAN外語單曲2007
Urban,美其名是hip hop/R&B音樂之統稱。從90年代中便對Urban情有獨鍾,所以聽得特別濫,從主流到獨立的單位也找到喜歡的,真真正正欣賞的有許多個,但不是欣賞的artist,一兩首歌也會喜歡,因為Urban樂壇人物如走馬看花,新人輩出,好像青春女歌手,從Brandy到Monica到Tweet到Ashanti到Ciara到Rihanna,有幾多個可以如Beyonce一樣順利升級,成為國際級天后?
2007年論受主流注視的urban女歌手差不多只有一個Rihanna,她甚至刃已從reggae轉化成一個Pop Singer,所以大hit的Umberlla沒有出現於此list內。甚麼是urban,難以明言,比比面看看如下的List吧,可以click進去看youtube MV的。
50大URBAN外語單曲一樣以曾於英美派台為準,大概很多都沒有在香港大氣電波聽過,如想多認識urban音樂,可試試此網上電台,如要認識另類些的,讓我先找找吧。
50. Robin Thicke - Can U Believe
49. Mims - This is Why I'm Hot
48. Mario - How do I Breathe
47. Sean Kingston - Beautiful Girls
46. Devin the Dude(ft. Snoop Dogg & Andre 3000) - What a Job
45. Lloyd(ft. Lil' Wayne) - You
44. Ciara - Like a Boy
43. J. Holiday - Bed
42. T-Pain(ft Akon) - Bartender
41. John Legend - Heaven
40. Shop Boyz - Party like a Rockstar
39. Kelis - Trilogy
38. Common(ft. Dwele) - The People
37. Soulja Boy Tell 'Em - Crank That
36. Chingy(ft. Jermaine Dupri) - Dem Jeans
35. Justin Timberlake - What Goes Around...Comes Around
34. T-Pain(ft. Yung Doc) - Buy U A Drank(Shawty Snappin')
33. Monica - A Dozen Roses
32. Omarion - Ice Box
31. Snoop Dogg(ft Nate Dogg) - Boss' Life
30. UGK(ft Outkast) - Int'l Players Anthem(I Choose You)
29. Lil Mama - Lip Gloss
28. John Legend - P.D.A. (We Just Don't Care)
27. Jay-Z(ft Chrisette Michele) - Lost One
26. NaS(ft Will.I.Am) - Hip Hop is Dead
25. Amerie(ft Cee-Lo) - Take Control
24. Diddy(ft Keyshia Cole) - Last Night
23. Rich Boy(ft Polow Da Don) - Throw Some D's
22. Akon(ft Snoop Dogg) - I wanna Luv U
21. Kanye West(ft T-Pain) - Good Life
20. T.I. - Big Things Poppin'
19. Talib Kweli(ft Will.I.Am) - Hot Thing
18. Lupe Fisaco(ft Matthew Santos) - Superstar
17. Robin Thicke - Lost Without You
16. Jill Scott - My Love
15. Fergie(ft Ludacris) - Glamorous
14. Rick Ross - Push It
13. Musiq Soulchild - Buddy
12. Bobby Valentino(ft Timbaland) - Anonymous
11. Kanye West - Stronger
10. Ne-Yo - Because of You
9. Common(ft Lily Allen) - Driving Me Wild
8. K-OS - Sunday Morning
7. Blu & Exile - So(ul) Amazin' (Steel Blazin')
6. Jay-Z - Roc Boys(And The Winner Is)
5. NaS(ft Chrisette Michele) - Can't Forget About You
4. Ludacris - Slap
3. The Game(ft Kanye West) - Wouldn't Get Far
2. Keith Murray(ft Tyrese) - Nobody Do It Better
1. R Kelly(ft T-Pain & T.I.) - I'm A Flirt
2007年論受主流注視的urban女歌手差不多只有一個Rihanna,她甚至刃已從reggae轉化成一個Pop Singer,所以大hit的Umberlla沒有出現於此list內。甚麼是urban,難以明言,比比面看看如下的List吧,可以click進去看youtube MV的。
50大URBAN外語單曲一樣以曾於英美派台為準,大概很多都沒有在香港大氣電波聽過,如想多認識urban音樂,可試試此網上電台,如要認識另類些的,讓我先找找吧。
50. Robin Thicke - Can U Believe
49. Mims - This is Why I'm Hot
48. Mario - How do I Breathe
47. Sean Kingston - Beautiful Girls
46. Devin the Dude(ft. Snoop Dogg & Andre 3000) - What a Job
45. Lloyd(ft. Lil' Wayne) - You
44. Ciara - Like a Boy
43. J. Holiday - Bed
42. T-Pain(ft Akon) - Bartender
41. John Legend - Heaven
40. Shop Boyz - Party like a Rockstar
39. Kelis - Trilogy
38. Common(ft. Dwele) - The People
37. Soulja Boy Tell 'Em - Crank That
36. Chingy(ft. Jermaine Dupri) - Dem Jeans
35. Justin Timberlake - What Goes Around...Comes Around
34. T-Pain(ft. Yung Doc) - Buy U A Drank(Shawty Snappin')
33. Monica - A Dozen Roses
32. Omarion - Ice Box
31. Snoop Dogg(ft Nate Dogg) - Boss' Life
30. UGK(ft Outkast) - Int'l Players Anthem(I Choose You)
29. Lil Mama - Lip Gloss
28. John Legend - P.D.A. (We Just Don't Care)
27. Jay-Z(ft Chrisette Michele) - Lost One
26. NaS(ft Will.I.Am) - Hip Hop is Dead
25. Amerie(ft Cee-Lo) - Take Control
24. Diddy(ft Keyshia Cole) - Last Night
23. Rich Boy(ft Polow Da Don) - Throw Some D's
22. Akon(ft Snoop Dogg) - I wanna Luv U
21. Kanye West(ft T-Pain) - Good Life
20. T.I. - Big Things Poppin'
19. Talib Kweli(ft Will.I.Am) - Hot Thing
18. Lupe Fisaco(ft Matthew Santos) - Superstar
17. Robin Thicke - Lost Without You
16. Jill Scott - My Love
15. Fergie(ft Ludacris) - Glamorous
14. Rick Ross - Push It
13. Musiq Soulchild - Buddy
12. Bobby Valentino(ft Timbaland) - Anonymous
11. Kanye West - Stronger
10. Ne-Yo - Because of You
9. Common(ft Lily Allen) - Driving Me Wild
8. K-OS - Sunday Morning
7. Blu & Exile - So(ul) Amazin' (Steel Blazin')
6. Jay-Z - Roc Boys(And The Winner Is)
5. NaS(ft Chrisette Michele) - Can't Forget About You
4. Ludacris - Slap
3. The Game(ft Kanye West) - Wouldn't Get Far
2. Keith Murray(ft Tyrese) - Nobody Do It Better
1. R Kelly(ft T-Pain & T.I.) - I'm A Flirt
Heath Ledger: RIP
Shocking. Surreal. Impossible. Unbelievable. This just can't be.
「孤軍雄心」讓我看到一位有潛質新人。「狂野武士」看到一顆明星的誕生。「The Lords of Dogtown」看到你對角色選擇的不妥協。「格林兄弟」看到你的喜劇細胞。
但以上演出,都不能讓我作好準備去看「斷背山」。「斷背山」,是措手不及的。
迷上Ennis Del Mar的寡言、內歛、無奈、憤恨,那是比鬱鬱而終更悲傷的事。Ennis Del Mar大概是影史上其中一個最悲劇之角色。木訥原來那麼精彩,錯過原來那麼割心。
那年輸給Philip Seymour Hoffman,我是覺得不值的。
現在的問題是,我將如何去看「The Dark Knight」。那可能是你的事業高峰作。現在就算是,也是相當諷刺。
至少,Steve McQueen的遺作不是佳作,你的一定是。
別了.Heath Ledger。
「孤軍雄心」讓我看到一位有潛質新人。「狂野武士」看到一顆明星的誕生。「The Lords of Dogtown」看到你對角色選擇的不妥協。「格林兄弟」看到你的喜劇細胞。
但以上演出,都不能讓我作好準備去看「斷背山」。「斷背山」,是措手不及的。
迷上Ennis Del Mar的寡言、內歛、無奈、憤恨,那是比鬱鬱而終更悲傷的事。Ennis Del Mar大概是影史上其中一個最悲劇之角色。木訥原來那麼精彩,錯過原來那麼割心。
那年輸給Philip Seymour Hoffman,我是覺得不值的。
現在的問題是,我將如何去看「The Dark Knight」。那可能是你的事業高峰作。現在就算是,也是相當諷刺。
至少,Steve McQueen的遺作不是佳作,你的一定是。
別了.Heath Ledger。
2008-01-18
50大外語單曲2007
2007年的音樂沒有太大驚喜,無論是主流或另類,不是每年本人均堅持排列一下乜乜百大,物物百大咁,簡單來說都是從I-tunes的Playlist拉下來公誅同好一下。100首我怕太多,over咗,所以放放頭50首便算。
50大單曲均以曾於2007年度推出過單曲為準則,可能除了Radiohead的,因為音樂發行方法日新月異,Radiohead創新的唱片發行模式(先放上網任由歌迷下載,認為值多少錢便付多少錢)對音樂圈來說衝擊有多少尚未可下定論,不過好像「Jigsaw Falling Into Place」在英國那邊也剛以單曲發行了。無論如何,現今樂迷已聽歌唔聽碟,MySpace,YouTube的盛行令音樂發展變成無限可能性,就快連我一般的老餅都追唔切了。
本來想每首歌加上附註,不過驚有排寫,所以擺咗個list上唻先,另每單曲均送MV連結一個(按歌名進入),最多附註後補。呢個list乜類型都有d,除了country是我的死穴,希望你地都鍾意呢50首歌,唔鍾意都留個意見,大家交流下無妨。
50. Mika - Grace kelly
49. Rihanna ft. Jay-Z - Umbrella
48. Maroon 5 - Makes Me Wonder
47. Little Man Tate - This Must be Love
46. The Game ft. Kanye West- Wouldn't Get Far
45. The Enemy - Away From Here
44. Amy Macdonald - Mr Rock & Roll
43. Lily Allen - Alfie
42. Ne-Yo - Because of You
41. The Shins - Phantom Limb
40. Blu & Exile - So(ul) Amazin' (Steel Blazin')
39. M.I.A. - Boyz
38. Radiohead - Jigsaw Falling Into Place
37. The White Stripe - Icky Thump
36. Klaxons - Golden Skans
35. Gym Class Heroes - Clothes Off!!
34. Kanye West - Stronger
33. The Killers - Read My Mind
32. Fall Out Boy - Thnks fr th Mmrs
31. Bjork - Earth Intruder
30. The Go! Team - Grip Like a Vice
29. Foo Fighters - The Pretender
28. Battles - Atlas
27. K-OS - Sunday Morning
26. The Gossip - Standing in the Way of Control
25. Bowling for Soup - High School Never Ends
24. Calvin Harris - Acceptable in the 80's
23. The Good, The Bad & The Queen - Kingdom of Doom
22. Manic Street Preachers ft. Nina Persson of The Cardigans - Your Love Alone Is Not Enough
21. Ludacris - Slap
20. Modest Mouse - Dashboard
19. The View - Same Jeans
18. Mika - Big Girl(You're Beautiful)
17. Arcade Fire - Keep The Car Running
16. Just Jack - Starz In Their Eyes
15. Kings of Leon - On Call
14. Feist - 1234
13. Mutya Buena - Real Girl
12. Linkin Park - Bleed It Out
11. R. Kelly - I'm A Flirt (Remix) Ft. T.I. & T-Pain
10. Justice - D.A.N.C.E.
9. My Chemical Romance - Teenagers
8. M.I.A. - Jimmy
7. Amy Winehouse - Tears Dry On Their Own
6. Jens Lekman - Sipping On The Sweet Nectar
5. Kelis ft. Cee-Lo - Lil Star
4. Dizzee Rascal - Pussyole (Oldskool)
3. Bloc Party - The Prayer
2. Kaiser Chiefs - Ruby
1. Peter Bjorn And John - Young Folks
50大單曲均以曾於2007年度推出過單曲為準則,可能除了Radiohead的,因為音樂發行方法日新月異,Radiohead創新的唱片發行模式(先放上網任由歌迷下載,認為值多少錢便付多少錢)對音樂圈來說衝擊有多少尚未可下定論,不過好像「Jigsaw Falling Into Place」在英國那邊也剛以單曲發行了。無論如何,現今樂迷已聽歌唔聽碟,MySpace,YouTube的盛行令音樂發展變成無限可能性,就快連我一般的老餅都追唔切了。
本來想每首歌加上附註,不過驚有排寫,所以擺咗個list上唻先,另每單曲均送MV連結一個(按歌名進入),最多附註後補。呢個list乜類型都有d,除了country是我的死穴,希望你地都鍾意呢50首歌,唔鍾意都留個意見,大家交流下無妨。
50. Mika - Grace kelly
49. Rihanna ft. Jay-Z - Umbrella
48. Maroon 5 - Makes Me Wonder
47. Little Man Tate - This Must be Love
46. The Game ft. Kanye West- Wouldn't Get Far
45. The Enemy - Away From Here
44. Amy Macdonald - Mr Rock & Roll
43. Lily Allen - Alfie
42. Ne-Yo - Because of You
41. The Shins - Phantom Limb
40. Blu & Exile - So(ul) Amazin' (Steel Blazin')
39. M.I.A. - Boyz
38. Radiohead - Jigsaw Falling Into Place
37. The White Stripe - Icky Thump
36. Klaxons - Golden Skans
35. Gym Class Heroes - Clothes Off!!
34. Kanye West - Stronger
33. The Killers - Read My Mind
32. Fall Out Boy - Thnks fr th Mmrs
31. Bjork - Earth Intruder
30. The Go! Team - Grip Like a Vice
29. Foo Fighters - The Pretender
28. Battles - Atlas
27. K-OS - Sunday Morning
26. The Gossip - Standing in the Way of Control
25. Bowling for Soup - High School Never Ends
24. Calvin Harris - Acceptable in the 80's
23. The Good, The Bad & The Queen - Kingdom of Doom
22. Manic Street Preachers ft. Nina Persson of The Cardigans - Your Love Alone Is Not Enough
21. Ludacris - Slap
20. Modest Mouse - Dashboard
19. The View - Same Jeans
18. Mika - Big Girl(You're Beautiful)
17. Arcade Fire - Keep The Car Running
16. Just Jack - Starz In Their Eyes
15. Kings of Leon - On Call
14. Feist - 1234
13. Mutya Buena - Real Girl
12. Linkin Park - Bleed It Out
11. R. Kelly - I'm A Flirt (Remix) Ft. T.I. & T-Pain
10. Justice - D.A.N.C.E.
9. My Chemical Romance - Teenagers
8. M.I.A. - Jimmy
7. Amy Winehouse - Tears Dry On Their Own
6. Jens Lekman - Sipping On The Sweet Nectar
5. Kelis ft. Cee-Lo - Lil Star
4. Dizzee Rascal - Pussyole (Oldskool)
3. Bloc Party - The Prayer
2. Kaiser Chiefs - Ruby
1. Peter Bjorn And John - Young Folks
訂閱:
文章 (Atom)